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Aug 22
SangheeLee,MinJunKo,...
Cryo-Nanocatalyst Enhances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ryo-Immunotherapy through Necroptosis and Local Delivery of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Inhibitors.
Cell Death & Disease
冷冻消融和免疫疗法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恢复实体瘤免疫抑制反应的有前途的方法。然而,诸如消融后残留肿瘤和免疫活性不足等挑战会导致冷冻免疫治疗后的复发。在此,我们研究了金属超结构低温纳米催化剂(MSCN),其具有大量冰成核位点和治疗剂的间隙负载。 MSCN 提高冰点并增强冰成核,促进冷冻处理过程中有效的冰形成。装载MSCN的肿瘤细胞的低温细胞毒性增加了2倍,并经历渗透相关的细胞损伤,主要是坏死性凋亡,而不是其他受调节的细胞死亡机制。在前列腺癌模型中,RNA 测序表明,与单独冷冻消融相比,MSCN 冷冻消融促进了抗肿瘤炎症途径,包括坏死性凋亡。此外,冷冻消融后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D-L1) 上调后,证实了与 PD-L1 阻断的协同作用。考虑到用于 aPD-L1 负载的 MSCN 间隙,我们将 PD-L1 阻断剂的瘤内递送与全身注射进行比较。 MSCN 冷冻消融和 PD-L1 阻断增强的坏死和坏死性凋亡有效地根除肿瘤,并引发局部和全身的抗肿瘤和记忆免疫反应。最后,分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空间景观,以深入了解异质性肿瘤反应,从而解决传统局灶消融技术的局限性。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使用冷冻纳米催化的先进冷冻免疫疗法促进冰形成和坏死性凋亡、刺激抗肿瘤免疫原性反应的潜力。
Visits: 47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CuihongCai,QianShe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lotinib in EGFR-Posit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 Retrospective Study.
Cell Death & Disease
对于驱动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 (LUAD) 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的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方法。安罗替尼于2018年在中国被批准为三线多靶点药物。有关安罗替尼与化疗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有限。探讨安罗替尼与传统化疗相比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 LUAD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对 2011 年至 2022 年间 83 例 EGFR 突变阳性晚期 LUAD 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总生存期 (OS) 是主要终点,而客观缓解率 (ORR) 和疾病控制率(DCR)是次要终点。记录与安罗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AE)以评估安罗替尼的安全性。 39 名 LUAD 患者接受了安罗替尼治疗,44 名 LUAD 患者接受了化疗。与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 PFS(11.2 个月 vs 4.5 个月,P<0.01)和 OS(18.8 个月 vs 15.8 个月,P<0.05)。两组之间的 ORR(7.9% vs 20.5%,P = .129)或 DCR(100% vs 93.2%,P = .120)无显着差异。在 2 名(5.1%)患者中观察到与安罗替尼相关的 3-4 级 AE,没有记录与安罗替尼相关的死亡。 PFS 和 OS 的 Cox 回归分析表明,脑转移和诊断时年龄≤30 岁对临床结果有负面影响。安罗替尼对于 EGFR 阳性晚期 LUAD 患者有效且安全。无脑转移的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结果。
Visits: 46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Aug 16
SivaKumarRokkam,Mano...
Synthesis of novel pyrazole acetals of andrographolide and isoandrographolide as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Cell Death & Disease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相关死亡原因。虽然抗癌药物有很多种,但有些药物却有不良反应。由于副作用有限,天然产物比合成药物更受青睐。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已知是有效的抗癌剂。在这种情况下,来自3-芳基-1-H-吡唑-4-醛的十六种新型穿心莲内酯和异穿心莲内酯(1a-1h、2a-2g、2i)的3,19-(NH-3-芳基-吡唑)缩醛( a-i) 被合成。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均使用 1H NMR、13C NMR、HRMS、FT-IR 和 UV-vis 光谱进行表征。美国 NCI 对所有化合物的抗癌潜力进行了针对 60 种不同人类癌细胞系的评估。选择对所有 60 细胞系具有良好 GI50(50% 生长抑制活性)的四种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体外研究。在这四种化合物中,化合物 1g 对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 表现出最佳的 IC50 (3.08 μM)。细胞周期分析、膜联蛋白V-FITC/PI和ROS测定表明,化合物1g诱导的HCT-116细胞凋亡主要归因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此外,构效关系表明穿心莲内酯的吡唑部分在其抗癌特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进一步的计算机 ADMET 和 Lipinski 特性检查,以评估它们作为先导化合物的潜力。该期刊版权所有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Visits: 38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AstridKramer,Marjole...
Early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tDNA-guided selection f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stage II colon cancer.
Cell Death & Disease
目前,II 期结肠癌 (CC) 根治性手术后辅助化疗 (ACT) 的患者选择并不理想,导致高风险患者的过度治疗和低风险患者的治疗不足。术后循环肿瘤 DNA (ctDNA) 可以改善 ACT 患者的选择。我们对荷兰 II 期 CC 中 ctDNA 指导的 ACT 选择的(成本)有效性进行了早期基于模型的评估,以评估成本条件有效实施。经过验证的马尔可夫模型模拟了 1000 名 II 期 CC 患者从诊断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并补充了 ctDNA 数据。评估了五种 ACT 选择策略:当前指南(pT4、pMMR)、仅 ctDNA,以及以不同方式将 ctDNA 状态与 pT4 和 pMMR 状态相结合的三种策略。对于每种策略,均估算了成本、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复发率和 CC 死亡人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 ctDNA 检测成本、策略依从性、ctDNA 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以及 ctDNA 检测性能的影响。模型预测显示,与当前指南相比,仅 ctDNA 策略的效果较差(复发率为 2.2%) ,-0.016 QALY),而联合策略更有效(-3.6% 复发率,0.038 QALY)。组合策略并不具有成本效益,因为增量成本效益比为每 QALY 67,413 欧元,超过了每 QALY 50,000 欧元的支付意愿门槛。敏感性分析表明,如果 ctDNA 检测成本低于 1500 欧元,或者如果 ctDNA 状态可以预测治疗反应,或者如果 ctDNA 检测性能大幅改善,则组合策略将具有成本效益。将 ctDNA 添加到当前的高风险临床病理中特征(pT4 和 pMMR)可以改善 ACT 患者的选择,并且也可能具有成本效益。未来的研究应调查术后 ctDNA 状态的预测价值,以准确评估 ctDNA 检测对第二阶段 ACT 决策的成本效益 CC。© 作者,2024 年。
Visits: 45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Sep 19
KatrinSchoenfeld,Jan...
T cell receptor-directed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 cell-derived cancers.
Cell Death & Disease
T 细胞衍生的癌症具有异质性、侵袭性和不良临床结果的特点。由于缺乏能够区分恶性 T 细胞和健康 T 细胞的靶抗原,可用的靶向治疗受到严重限制。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治疗 T 细胞疾病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靶向癌性 T 细胞群展示的克隆重排 T 细胞受体。作为概念证明,我们鉴定了一种对不同 T 细胞受体 (TCR) 具有独特特异性的抗体,并开发了抗体-药物缀合物,精确识别和消除目标 T 细胞,同时保持整体 T 细胞库的完整性和细胞免疫。我们的抗 TCR 抗体-药物偶联物表现出有效的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化,与诱导癌细胞死亡和强烈的细胞凋亡迹象相关。此外,在靶标阴性细胞上观察到的细胞增殖抑制旁观者效应可能有助于该分子的抗肿瘤特性,排除潜在的肿瘤逃逸机制。据我们所知,这代表了第一个抗 TCR 抗体药物偶联物,旨在为 T 细胞驱动的病理学定制免疫疗法。© 2024 作者。
Visits: 43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Apr
MehdiSalimi,DenaMoha...
Tracheal Small Cell Carcinoma in a 52-year-old Male: A Case Report.
Cell Death & Disease
原发性气管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由于肿瘤罕见且症状不特异,经常被误诊为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从而延误诊断。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名 52 岁男性,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他因疑似哮喘或细支气管炎而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数月,但没有任何改善。一般检查时他有中枢性喘息。胸部 CT 扫描除胸部气管软组织突出外无异常。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一个巨大的外生肿瘤。活检标本显示为气管小细胞癌。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后不久、在接受任何治疗之前就因病去世。我们通过这份病例报告的努力是为了提高人们对这种罕见肿瘤的认识,因为延误诊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版权所有© 2023 国家结核病和肺部疾病研究所。
Visits: 44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Apr
ShararehSeifi,Ghazal...
Trends in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over 10 Years at Tertiary Cancer Care Center in Iran.
Cell Death & Disease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肺癌组织病理学中,小细胞肺癌(SCLC)被认为是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本研究分析了伊朗三级癌症护理中心 SCLC 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和趋势。回顾性收集了 2009 年至 2019 年国家结核病和肺部疾病研究所经组织学证实的 SCLC 患者的人口特征和生存结果数据。在一项对 334 例 SCLC 患者的研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比例为 2.5 比 1,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 58.36 岁。虽然女性的性别分布和吸烟状况在研究期间保持一致,但男性吸烟者显着增加(P<0.001)。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诊断年龄较年轻且吸烟者比例显着较低(P<0.016)。平均总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 10.9 个月和 8.2 个月,一年、两年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 21%、10% 和 3%。年轻患者和女性的生存率明显更高。在单/多变量分析中,只有年龄 < 58 岁和女性与较长生存期显着相关。我们的系列中 SCLC 的趋势相对不变,这表明预防策略(特别是戒烟、早期检测和新的治疗方案)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急需。版权所有© 2023 国家结核病和肺部疾病研究所。
Visits: 43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Aug
YanlingJin,JiaLi,Yon...
Association of race/ethnicity and insurance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a large real-world cohort.
Cell Death & Disease
大型现实世界 EHR 数据集 Flatiron 表明,种族与 DLBCL 患者较差的生存率没有显着相关。对于年龄 <65 岁的 DLBCL 患者,医疗补助保险状况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和二线治疗时间或全因死亡显着相关。© 2024 作者。约翰·威利出版的癌症医学
Visits: 47
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Sep 10
LoreeCHeller,GuilanS...
IL-12 and PD-1 peptide combination gen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Cell Death & Disease
白介素 12 (IL-12) 基因电转移 (GET) 递送对于诱导小鼠和人类黑色素瘤及其他实体瘤的长期、完全消退非常有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强了治疗效果,IL-12质粒GET(pIL-12 GET)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的组合已进入临床试验。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设计了编码 pembrolizumab 和 nivolumab 程序性细胞死亡 1 配体 1 (PD-L1) 结合区的小鼠同源物的肽和质粒。我们假设肿瘤内自分泌/旁分泌肽表达会阻断 PD-1/PD-L1 结合,并为癌症患者提供有效且经济高效的治疗替代方案。我们证明了派姆单抗的小鼠同源物可在体外有效阻断 PD-1/PD-L1。肿瘤内质粒递送后,两种肽均与肿瘤细胞上的 PD-L1 结合。我们确定,将质粒 DNA 递送到体内肿瘤或体外肿瘤细胞上调了几种免疫调节剂以及 PD-L1 mRNA 和蛋白质,从而增强了这种疗法。最后,我们测试了 pIL-12 GET 疗法和肽质粒的组合。我们确定,通过与编码 pembrolizumab 小鼠同源物的质粒组合,可以增强 pIL-12 GET 的治疗效果。© 2024 作者。
Visits: 42
PHYTOMEDICINE
2024 Aug 02
YongzhenXia,HongliCh...
The phthalide compound tokinolide B from Angelica sinensis exer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through Nur77 binding.
PHYTOMEDICINE
Nur77 是核受体超家族的孤儿成员,可调节炎症性疾病,是治疗炎症的治疗靶点。当归中的苯酞具有抗炎活性。本研究旨在筛选当归提取物中能够通过靶向Nur77发挥抗炎活性的化合物。为更好地阐明中药靶向线粒体以实现多种临床疗效提供新的理论支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评估了苯酞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epG2细胞中的抗炎能力。通过分子对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细胞热位移测定验证了苯酞和 Nur77 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和免疫染色以确定分子机制。在脂多糖(LPS)/d-半乳糖胺(d-GalN)诱导的急性肝炎和肝损伤小鼠急性肝炎和肝损伤模型中评估了苯酞的体内抗炎活性。最后,在斑马鱼实验中评估了苯酞的毒性。在从中华黄芪中分离的27种苯酞化合物中,tokinolide B (TB)表现出最好的Nur77结合能力和最好的抗炎活性,并且不诱导细胞凋亡。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TB促进Nur77从细胞核易位到线粒体,并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和隔离体1(p62)相互作用,诱导线粒体自噬,从而发挥抗炎功能。 TB 显着抑制 LPS/d-GalN 诱导的小鼠急性肝炎和肝损伤。在斑马鱼实验中,TB 还表现出明显低于雷公藤红素的毒性。这些发现表明,TB 通过促进 Nur77 与 TRAF2 和 p62 相互作用,从而诱导线粒体自噬来抑制炎症。这些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炎药物提供了有希望的方向,增强了对苯酞化合物的了解,并突出了传统中草药的治疗潜力。版权所有 © 2024 Elsevier GmbH。版权所有。
Visits: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