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4 Aug 15
Peng-HuiYang,Ya-NanW...
Curcumin for gastric cancer: Mechanism prediction via network pharmacology, docking,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姜黄素源自天然草药姜黄,其抗肿瘤作用早已为人所知。然而,姜黄素影响胃癌(GC)的机制尚未阐明。为了阐明姜黄素治疗GC的潜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姜黄素进行网络分析。我们首先分析了利平斯基五法则对于姜黄素的使用。使用 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 和 DrugBank 网络数据库预测姜黄素潜在靶标。 GC 疾病目标是通过 GeneCard、OMIM、DrugBank 和 TTD 网络数据库挖掘的。然后进行GO富集、KEGG富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和总体生存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差异表达分析和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结果。我们总共鉴定了48个姜黄素相关基因和31个重叠的GC相关靶点。姜黄素和 GC 之间的交叉靶标已丰富到 81 个 GO 生物过程和 22 个重要途径。 PPI 分析后,确定了 6 个中枢靶点,即雌激素受体 1 (ES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色素 P450 家族 3 亚家族 A 成员 4 (CYP3A4)、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14 (MAPK14)、细胞色素P450 家族 1 亚家族 A 成员 2 (CYP1A2) 和细胞色素 p450 家族 2 亚家族 B 成员 6 (CYP2B6)。这些因素与诊断为 GC 的患者生存率下降相关。分子对接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姜黄素与枢纽靶基因之间的强结合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不仅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还能抑制其增殖。 BGC-823细胞中中枢靶点CYP3A4、MAPK14、CYP1A2和CYP2B6的mRNA水平在各剂量组中均显着增加。姜黄素可以通过多种靶点、途径和生物过程发挥抗GC作用。©作者)2024年。百事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版权所有。
Visits: 34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2024 Aug 22
DongYunLee,Yong-IlKi...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argeted Alpha Therapy in Metast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尽管基于 177Lu 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在治疗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中有效,但治疗后疾病进展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靶向α疗法(TAT)已成为经历此类进展的患者的一个有前途的选择。本研究旨在通过荟萃分析评估 TAT 对转移性 NET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毒性。我们使用相关关键词对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 CINAHL 进行了全面检索。该分析重点关注客观缓解率 (ORR) 和疾病控制率 (DCR) 的汇总比例,以确定治疗效率。我们还评估了严重血液学和肾脏不良事件(3 级或 4 级)的发生率,以评估毒性。进行亚组分析以确定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我们的荟萃分析包括 7 项研究,涉及 162 名患者。结果显示,TAT 的 ORR 为 49.5%(95% 置信区间 [CI]:41.7%-57.4%),DCR 为 87.0%(95% CI:72.1%-96.8%)。血液学和肾脏毒性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 2.1%(95% CI:0.5%-5.5%)和 3.4%(95% CI:1.2%-7.3%)。亚组分析表明不同变量的治疗效率一致,包括之前基于 177Lu 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基于 225Ac 的 TAT、不使用放射增敏剂以及疗效评估方法,ORR 范围为 46.6% 至 57.1%,DCR 范围为 82.0%至 91.5%。TAT 是转移性 NET 的有效治疗方法,显示出显着的疾病控制和缓解率,且毒性最小。这些研究结果表明,TAT 对于转移性 NET 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替代方案。版权所有 © 2024 Wolters Kluwer Health, Inc. 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37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4
TaoSu,XiangPeng,Ying...
Associations of genetically predicted iron status with 24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nd gut microbiota: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Frontiers in Genetics
铁状态与胃肠道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群有关,然而,混杂因素可能会影响这些关联。我们进行孟德尔随机化 (MR) 来研究铁状态(包括血铁含量、内脏铁含量和缺铁性贫血)与胃肠道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 24 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使用来自相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全基因组阈值 p = 5 × 10-6 选择与铁状态相关的独立遗传仪器。与胃肠道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遗传关联来自英国生物银行、FinnGen 研究和其他联盟。从遗传学角度预测,较高水平的铁和铁蛋白与较高的肝癌风险相关。较高水平的转铁蛋白饱和度与乳糜泻风险降低有关,但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和肝癌风险较高有关。脾脏铁含量越高,患胰腺癌的风险就越低。此外,肝脏铁含量较高与 NAFLD 和肝癌的风险较高有关。然而,在考虑基因预测的香烟和酒精使用情况后,某些关联失去了统计意义。然后,较高水平的铁和铁蛋白分别与 11 种肠道微生物群丰度相关。在二次分析中,较高的铁水平与较低的憩室病风险相关,较高的铁蛋白水平与较高的肝癌风险相关。较高水平的转铁蛋白饱和度已被证明会增加 NAFLD、酒精性肝病和肝癌的风险,但会降低食道癌的风险。 MR 分析显示铁状态、肠道微生物群和胃肠道疾病之间没有中介关系。这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铁状态与胃肠道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群,特别是肝脏疾病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版权所有 © 2024 Su, Peng, Gan, Wu,马、芝、卢、戴、尧。
Visits: 38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4
EwelinaIwan,AnnaGren...
Gut resistome of NSCLC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munotherapy.
Frontiers in Genetics
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新治疗方法是针对免疫检查点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 1)和 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的免疫疗法。 PD-L1是唯一经过验证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因素,但它并不完美。一些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受益,并且可能会产生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性。本研究旨在根据临床特征和评估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新预测因素,评估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肠道抵抗组组成。该研究包括 30 名晚期 NSCLC 患者,19 名晚期 NSCLC 患者。 (57%) 名男性和 11 名 (33%) 名女性接受一线或二线免疫疗法(nivolumab、pembrolizumab 或 atezolizumab)治疗。我们利用高灵敏度的靶向宏基因组学评估了患者的肠道耐药组组成。研究表明,耐药组丰富度与接受免疫治疗的 NSCLC 患者的临床和人口统计学因素相关。吸烟似乎与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和万古霉素核心耐药组丰度增加有关。疾病进展患者的耐药组似乎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林可酰胺耐药基因组标记物 (lnuC) 的水平显着更高。耐药基因lnuC、msrD、ermG、aph(6)、fosA与无进展生存期或/和总生存期相关,可能被认为是潜在影响疾病的因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根据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而有所不同,有几个不同的标志物。由于它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检查。版权所有 © 2024 Iwan、Grenda、Bomba、Bielińska、Wasyl、Kieszko、Rolska-Kopińska、Chmielewska、Krawczyk、Rybczyńska-Tkaczyk、Olejnik 和 Milanowski。
Visits: 35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4
Zi-DuoHuang,Wen-HuaR...
Construction of a prognostic model via WGCNA combined with the LASSO algorithm for stomach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Frontiers in Genetics
本研究旨在确定预后特征来预测胃腺癌(STAD)患者的预后,这对于改善不良预后并为 STAD 患者提供可能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通过加权筛选的关键模型基因之间的重叠基因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提取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有显着差异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作为共表达基因。然后,对这些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此外,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以筛选重叠基因中的中心基因。最后,我们构建了一个模型来探讨多基因风险评分对 STAD 患者生存概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交互作用和中介分析。DEG 包括 2,899 个上调基因和 2,896 个下调基因。将WGCNA获得的DEG与浅黄色模块基因进行杂交后,共提取出39个重叠基因。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朊病毒疾病、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RNA代谢过程、水解酶活性等方面富集。LASSO-Cox测定PIP5K1P1、PTTG3P和SNORD15B。建立了三基因预后预测模型。 Cox回归分析显示,3个基因的综合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IP5K1P1、PTTG3P、SNORD15B与患者的预后和总生存期相关。构建的三基因风险模型对STAD具有独立的预后预测能力。Copyright © 2024 Huang, Ran and Wang.
Visits: 35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4 Aug 22
AbinashPadhy,PritamD...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shikimoyl-functionalized cationic di-block copolypeptide for cancer cell specific gene transfectio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有针对性且高效的基因传递系统通过对生物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改,在改善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新型阳离子二嵌段共聚肽的设计和合成,该肽结合了高精氨酸(HAG)和莽草酰(LSA)功能(HDA-b-PHAGm-b-PLSAn),专为增强癌细胞中的基因转染而定制。通过连续N-羧酸酐(NCA)开环聚合(ROP)技术合成了二嵌段共聚肽,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包括分子量、分散性、二级构象、尺寸、形态和表面电荷。与阳离子聚-L-高精氨酸相反,我们观察到由于包含莽草酰糖多肽嵌段,这种二嵌段共聚肽的细胞毒性作用显着降低,这也增加了内化特定细胞的选择性。这种二嵌段共聚肽通过甘露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内化,这是通过甘露聚糖竞争性受体阻断来研究的。我们评估了共聚肽在 HEK 293T(非癌细胞)、MDA-MB-231(乳腺癌细胞)和 RAW 264.7(树突状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并将其与常用的转染剂(Lipofectamine)进行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精氨酸和莽草酰功能化的阳离子二嵌段共聚肽表现出强大的基因转染能力,并且具有最小的细胞毒性作用,特别是在癌细胞中,而它对正常细胞无效,表明其作为癌细胞的有前途的平台的潜力。特定的基因传递系统。为了评估这一点,我们提供了一种针对 Hsp90 的人工设计的 miRNA 质粒 (amiR-Hsp90),成功转染后,它会特异性地耗尽癌细胞中的 Hsp90(一种负责肿瘤生长的伴侣蛋白)水平并强制细胞凋亡。这种创新方法为开发靶向疗法提供了新途径,提高了癌症治疗的功效和安全性。
Visits: 39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4 Aug 22
MakiNakamura,YumikoY...
Calcium-mediated zoledronate loading onto carbon nanohorn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此前,我们表明,当唑来膦酸盐(ZOL)(一种双膦酸盐)用作包含ZOL(一种“球形氧化单壁碳纳米角(OxCNH)”和磷酸钙(CaP)。这种纳米复合材料被称为 OxCNH-CaP-ZOL,是治疗与转移性骨癌相关的骨脆性患者的潜在治疗剂。由于 OxCNH-CaP-ZOL 含有构成 CaP-ZOL 纳米复合材料的副产物,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不含此类副产物的更复杂的纳米复合材料;这是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减少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可用性来实现的。在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中,ZOL 负载到 OxCNH 上是由 Ca 介导的,因此它被称为 OxCNH-Ca-ZOL。由于 OxCNH-Ca-ZOL 中的 ZOL 量约为 OxCNH-CaP-ZOL 中的一半,并且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摄取的 OxCNH-Ca-ZOL 比 OxCNH-CaP-ZOL 少,因此内部 ZOL 的量暴露于OxCNH-Ca-ZOL的RAW264.7细胞少于暴露于OxCNH-CaP-ZOL的细胞内部。尽管存在这一缺点,OxCNH-Ca-ZOL 对 RAW264.7 细胞的活力具有类似于 OxCNH-CaP-ZOL 的抑制作用。这些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然而,这可能是由于 OxCNH-Ca-ZOL 和 OxCNH-CaP-ZOL 之间的 ZOL 释放速率不同所致。此外,通过将 RANKL 与 OxCNH-Ca-ZOL 共同给药,与 OxCNH-CaP-ZOL 一样有效地抑制核因子 kappa-B 配体 (RANKL) 受体激活剂诱导的 RAW264.7 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并且事实上,它们的效果比免费的 ZOL 还要大。
Visits: 36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4 Aug 20
SaisaiGong,ShengYang...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and Immunotherapy Response of Gastric Cancer Based on Glutamine Metabolism-Related Gene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胃癌(GC)中谷氨酰胺代谢的重编程可以显着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本研究探讨谷氨酰胺代谢在胃癌微环境和预后中的作用。我们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了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根据一致性聚类,将患者分为两种代谢亚型。使用 Lasso-Cox 开发了包含三个谷氨酰胺代谢相关基因 (GMRG) 的预后风险模型。它得到了 GEO 验证队列的验证。此外,还使用 ​​ESTIMATE、CIBERSORT 和 ssGSEA 评估了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免疫微环境组成。使用“oncoPredict”R 软件包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我们概述了两种亚型的独特临床特征并开发了预后风险模型。由于免疫检查点表达增加和免疫抑制细胞浸润,高危人群预后较差。我们的分析包括 Cox 风险回归、ROC 曲线和列线图,证明该风险模型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高风险组的 TIDE 评分高于低风险组。此外,高危人群对化疗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这项研究表明,谷氨酰胺代谢建模是胃癌预后和免疫治疗疗效的良好预测因子。因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谷氨酰胺代谢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并利用这些见解来开发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版权所有©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如有任何疑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epub@benthamscience.net。
Visits: 37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4 Aug 20
YueWu,LiRong,Suifeng...
Ligustilide Inhibits the PI3K/AKT Signalling Pathway and Suppresses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当归是一种著名的中药,因其抗肿瘤特性而受到广泛认可。从这种植物中提取的藁本内酯(LIG)是否能有效抑制肿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深入研究了LIG对胆管癌细胞的影响,旨在揭示其作用机制。胆管癌细胞(HuccT1和RBE) )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LIG(2、5、10、15、20μg/mL)中24、48和72小时。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后,利用稳定转录株来探索LIG的抗肿瘤机制。通过 CCK-8、集落形成、伤口愈合、Transwell 迁移、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评估 LIG(5 μg/mL,48 小时)的抑制作用。在体内,NOG小鼠实验(Ac、Ac LIG;每组5只)评估了LIG的抗增殖功效(5 mg/kg,腹腔注射,18天)。LIG显着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IC50分别为5.08和5.77 μg/ mL在HuccT1和RBE细胞系中作用48小时,增加了E-cadherin的表达,同时降低了N-cadherin和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沉默的 NDRG1(N-Myc 下游调节基因 1)减弱了这些影响。在体内,与 Ac 组相比,AC LIG 组(LIG,5 mg/kg,每日一次,18 天)表现出更小的肿瘤体积。 AC LIG组中Ki-67的表达显着下调。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LIG具有治疗胆管癌的潜力。这些发现有望推动胆管癌治疗的创新治疗方法。 LIG 可以作为治疗 CCA 的有用专利。版权所有 ©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如有任何疑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epub@benthamscience.net。
Visits: 36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4 Aug 20
LuDong,SifanLiu,Wenj...
Mitochondrial Deoxyguanosine Kinase Induces 5-Fluorouracil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through Autophagy.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DGUOK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对CRC细胞对5-FU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RT-PCR来评估DGUOK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使用 CCK-8 和集落形成测定评估用 5-FU 处理的 CRC 细胞的细胞活力。通过免疫荧光测定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测定自噬水平。此外,通过蛋白质印迹研究了 p-p38 对自噬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救援实验,以确认 DGUOK/p38 是否通过自噬影响 CRC 细胞中的 5-FU 敏感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DGUOK 在 CRC 组织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相关。从功能上讲,抑制 DGUOK 会增强自噬,从而降低 CRC 细胞对 5-FU 的敏感性。这种效应部分是由 DGUOK 对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 途径的影响介导的,特别是促进 p38 MAPK 的磷酸化,p38 MAPK 是自噬途径的关键调节因子。这些结果表明 DGUOK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标记物用于预测 5-FU 在 CRC 治疗中的功效。版权所有©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如有任何疑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epub@benthamscience.net。
Visit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