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J Am Acad Dermatol
2023 Sep 22
MatthewPDizon,EleniL...
Estimating Remaining Life Expectancy in Veterans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 Using an Automat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coring System: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Am Acad Dermatol
对于寿命有限的低风险基底细胞癌(BCC)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积极监测;然而,寿命估计并不容易获得。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VHA)的护理评估需求(CAN)分数可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CAN分数在预测癌症患者的1年、3年和5年死亡率方面的表现。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了VHA全国性电子医疗记录数据。基于适应度、判别度和校准度的测试,评估了CAN分数在预测BCC患者死亡率方面的表现。在2013年至2018年间,共有54,744名接受BCC治疗的退伍军人的数据显示,CAN分数在多个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死亡率预测能力。对于3年死亡率,CAN分数阈值为90时的阳性预测值为55%,在识别中期存活患者方面具有临床实用性。本研究依赖于诊断代码和程序代码的组合来识别BCC病例。CAN分数有潜力通过为临床医生提供寿命预期估计和促进积极监测患者交流的方式来提高退伍军人的癌症护理质量。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Inc. 发布
Visits: 14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23 Sep 22
XianzhengZeng,JiangZ...
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of Hydromorphone Versus Morphine to Treat Moderate and Severe Cancer Pa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羟考酮和吗啡是治疗中度至重度癌症疼痛的常用药物。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是管理癌症疼痛的有效技术。然而,目前对羟考酮的PCSA用于缓解癌症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羟考酮引起的PCSA在中度至重度癌症疼痛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情况。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主动对照、双盲试验(从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根据PCSA进行药物给药,将60例中度至重度癌症疼痛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羟考酮组或吗啡组。主要观察指标为72小时内通过数字评分量表(NRS)测量的疼痛强度。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基线、15分钟、30分钟、2小时、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NRS测量的疼痛强度。还记录了破裂性疼痛(BTP)的发生情况、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用简明疼痛指数[BPI]评估)、日常额外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量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和呼吸抑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纳入了57例患者(羟考酮组28例,吗啡组29例)。羟考酮组和吗啡组在基线时的平均(标准差[SD])NRS分别为7.8(1.7)和7.6(1.7),72小时后分别为3.4(1.8)和3.2(1.5)。两组的术后NRS较基线明显降低。羟考酮组30分钟时的平均(SD)NRS显著低于吗啡组(3.9(2.6) vs. 5.3(2.1),P=0.035)。两组在48小时和72小时的BTP发生率与相应的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 < 0.05),并且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在PCSA后24小时和72小时的BPI总分和子项得分与基线相比均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每日额外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两组间恶心、呕吐、头晕和便秘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 > 0.05)。本研究发现羟考酮和吗啡的PCSA均能有效而安全地缓解短期中度至重度癌症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羟考酮的PCSA起效更快。版权所有 © 2023年 Elsevier Inc. 发表。
Visits: 15
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2023 Sep 11
SovanaraHang,ReiHaru...
Feasibility, accur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self-sampled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using careHPV in Cambod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自采样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一种潜在的宫颈癌筛查选择,然而,柬埔寨在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很少。我们评估了使用careHPV进行自采样HPV检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包括在首都的两家国家医院接受检查的年龄在20至49岁之间的妇女。妇女们进行了自采样和临床人员采样,并被要求填写一份可接受性问卷。通过careHPV对配对样本进行高危HPV检测,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基因型分析。共有375名妇女符合纳入条件。根据PCR检测,78.9%的妇女在自采样和临床人员采样中都呈阴性,9.9%的妇女完全匹配了HPV类型,6.1%的妇女在临床人员采样中检测到的所有HPV类型也在自采样中检测到。5.1%的妇女在自采样中错过了在临床人员采样中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HPV类型。使用careHPV时,两种采样方法的总一致性为95.7%(95%可信区间[CI]=95.8-95.6),一致性良好(κ=0.66,95% CI=0.56-0.76)。近90%的妇女更喜欢临床人员采样,原因是感觉更舒适、简便和快捷。在柬埔寨,使用careHPV进行自采样HPV检测可能是一种宫颈癌筛查的选择,但需要定期质量控制处理程序。此外,需要向妇女提供关于自采样HPV检测准确性以及积极结果时后续随访重要性的健康教育。© 2023. 亚洲妇产科肿瘤学会,韩国妇产科肿瘤学会和日本妇产科肿瘤学会。
Visits: 16
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2023 Sep 05
CameliaAlexandraCoad...
Optimal number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ycles prior to 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 in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新辅助化疗(NACT)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AEOC)患者中不适宜进行原发减灶手术的一种治疗选择。通常,手术前3个周期的化疗被认为是患者生存的最佳选择,尽管很多患者接受了超过3个周期的化疗。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在AEOC患者中报告更好生存的最佳NACT周期数。我们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Scopus以寻找分析AEOC患者在间隔减灶手术(IDS)之前的化疗周期数与临床结果之间关系的原始文章。主要结果指标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共有22项研究纳入了我们的分析,包括7,005名被诊断为AEOC的患者。在生存方面,通过将患者分为≤3个NACT周期和>3个周期,回顾性研究显示,化疗周期数的增加与PFS的减少以及OS的显著降低呈相关趋势;然而,如果早期IDS包括接受4个NACT周期化疗的患者,则PFS和OS均存在差异。鉴于AEOC患者的复杂特征,对这些结果需要谨慎解读。总之,我们的评价和荟萃分析表明,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手术前NACT治疗的最佳周期数。需要进一步进行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研究此问题。PROSPERO识别号:CRD42022334959. ©2023. 亚洲妇科肿瘤学会、韩国妇科肿瘤学会和日本妇科肿瘤学会。
Visits: 14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3 Sep 22
DieHu,Hao-JieWang,Li...
The role of Ginkgo Folium on antitumor: Bioa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银杏叶(Ginkgo Folium)是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片,在中医药中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享有盛名。银杏叶富含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最近的研究显示,银杏叶中的活性物质在不同类型的癌细胞中显示出了有希望的抗肿瘤效果,突显了其作为天然抗肿瘤剂的潜力。进一步的研究需要阐明其作用机制并优化其治疗潜力。 为了深入了解银杏叶的药理活性及其对癌症患者的潜在治疗益处,本研究在多个在线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等,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检索。相关关键词包括“银杏叶”、“黄酮类”、“萜类”、“银杏叶提取物”和“抗肿瘤”,以涵盖广泛的研究,从而为我们的综述提供信息。此外,我们遵循严格的选择过程,以确保所选研究符合预定的纳入标准。 银杏叶的活性成分主要由黄酮类和萜类组成,其中主要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槲皮素、银杏内酯和银杏苷内酯。这些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多样的信号通路,通过关键的生物事件,如凋亡、细胞周期停滞、自噬以及通过调节多样化的信号通路抑制侵袭和转移,发挥其抗肿瘤效应。在凋亡过程中,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8介导的死亡受体通路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介导的线粒体通路来发挥作用,从而调节特定的信号通路。此外,通过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活性成分可以有效诱导细胞在G1期、G0/G1期、G2期和G2/M期停滞。其中,与G2/M期停滞相关的通路尤其广泛,而与这些通路最相关的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s)。此外,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节特定的炎症因子和应激物质介导自噬,促进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阶段。此外,通过调节特定的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的过程,对细胞侵袭和迁移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槲皮素和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 来自银杏叶的活性成分在各个层面和通路上展示了全面的抗肿瘤效应,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为了促进它们在临床的广泛和适应性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广泛实验研究,以全面探索它们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 版权所有 © 2023。由Elsevier B.V.出版。
Visits: 14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23 Sep 22
LamiaKhan,TahliaDerk...
The cancer-associated glycan polysialic acid is dysregulated in systemic sclerosi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其特征为自身免疫反应、血管病变和纤维化。与SSc相关的纤维化并发症与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以前的SSc研究确定纤维母细胞是纤维化的主要推动因素,然而,促进其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异常糖基化,特别是多巴山羊膜素(polySia),已被描述为侵袭性癌症的突出特征。受此观察的启发,我们旨在确定polySia在多种形式的SSc中是否发生失调。所有SSc患者均符合2013年ACR/EULAR标准。患者分为局限型皮肤型(SSc,N = 5或皮肤或血清中的polySia定量的46名患者),弥漫型皮肤型(SSc,N = 11或皮肤或血清中的polySia定量的18名患者)或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SSc,N = 4)的弥漫型皮肤患者(术后)。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法测量了10μm皮肤切片中的皮肤polySia水平,在每个群组(健康志愿者(HC)、SSc、术后-ASCT)中进行了定量,并与皮肤纤维化(通过修正的Rodnan皮肤评分(mRSS))进行了相关分析。类似地,血清polySia在每个群组中进行了定量,并与mRSS的严重程度相关。皮肤polySia水平在SSc患者中最高(HC<0.001),与所有群组中的纤维化程度相关(P=0.008)。所有SSc群组的血清polySia水平较高(p<0.001),与mRSS的严重程度相关(p<0.0001)。多巴山羊膜素在SSc患者的皮肤和血清中更丰富,并与皮肤纤维化程度相关。多巴山羊膜素的异常表达凸显了其在进展性SSc患者中作为生物标记物的潜力。SSc中失调的多巴山羊膜素水平进一步强调了SSc中类似癌症的表型,可能促进纤维化和免疫失调。版权所有©2023。由Elsevier Ltd.出版。
Visits: 19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23 Sep 22
TWinans,ZOaks,GChoud...
mTOR-dependent loss of PON1 secretion and antiphospholipid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underlie autoimmunity-mediated cirrhosis in transaldolase deficiency.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转醛酮醇酶缺乏易导致从肝硬化到肝细胞癌(HCC)的慢性肝病。从肝硬化过渡到肝癌发生依赖于线粒体氧化应激,该应激由胞质糖醛代谢通过糖醇磷酸戊糖途径(PPP)控制。HCC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NADPH耗竭和糖醇还原酶(AR)引起的聚醇积累,而该酶则能防止PPP中的碳陷阱和TAL缺陷引起的生长限制。虽然AR失活可以阻止对肝癌的敏感性,但会加强生长受限、非氧化PPP分支中的碳陷阱,并且无法逆转葡萄糖6-磷酸(G6P)和肝硬化的耗竭。在本研究中,我们展示了TAL-AR轴的失活导致代谢应激,其特征为线粒体嗜食减少、整体自噬增强、机械靶向雷帕霉素(mTOR)的活化、糖基化和磷脂酶1(PON1)的分泌减少、抗磷脂自身抗体(aPL)的产生、CD161+ NK细胞的丧失,以及CD38+ Ito细胞的扩增。这些细胞对体内雷帕霉素治疗有响应。因此,本研究确定了在TAL缺陷中自身免疫引起肝硬化的依赖于mTOR的糖基化、PON1分泌和aPL产生作为调节检查点。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Ltd. 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3 Sep 22
XinhongLi,YitingChen...
Enhancement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using CRT valgus tumor cell membranes coated bacterial whole peptidoglycan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免疫疗法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导致该疗法的低响应率。本文描述了一种来自P. aeruginosa(CPW / SR)的镀儿茶酸(CRT)-26肿瘤细胞膜包被的细菌全肽聚糖(WPG),具有高STING激动剂载荷率。在该结构中,来自P. aeruginosa(P.WPG)的WPG被用作具有免疫佐剂作用的载体,同时通过输送STING激动剂SR-717来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DCs)的成熟,而CRT镀正肿瘤细胞膜通过表面的CRT被DCs鉴定和内化。此外,该结构能够逆转体内的免疫抑制性TME,并通过创建个性化肿瘤疫苗与放疗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抗肿瘤疗效。总之,本文构建的CPW / SR为实现高效癌症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 发表。
Visits: 14
Int J Biol Macromol
2023 Sep 22
TahiraYasmin,AsifMah...
Quince seed mucilage/β-cyclodextrin/Mmt-Na+-co-poly (methacrylate) based pH-sensitive polymeric carriers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of Capecitabine.
Int J Biol Macromol
在当前的研究中,通过水溶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使用柚子籽黏液和β-环糊精基于pH调节的水凝胶,开发了一种能够维持卡培他滨释放模式并克服其剂量频率高、半衰期短和生物利用率低等缺点的药物载体。所开发的网络体系经历了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平衡溶胀和体外释放调查等实验,以评估网络体系的稳定性、复合性、形态学和pH响应性能。结果显示,所形成的交联网络体系热稳定性良好且具有pH响应性。将含有卡培他滨的粘土纳米复合物引入膨胀的水凝胶中,制备了纳米复合水凝胶。所有配方在pH 7.4条件下具有从67.98%到92.98%不等的平衡溶胀度。水凝胶的最佳载药量为88.17%,而纳米复合水凝胶为74.27%。在经过研发的配方中,所有水凝胶的凝胶含量都在65.88%至93.56%之间。元素分析确认了卡培他滨成功地被纳入水凝胶中。在30小时后,纳米复合水凝胶的释放率比水凝胶高出80.02%。在口服药物动力学中,纳米复合水凝胶的t1/2(10.57小时)、AUC(121.52μg.h/ml)和MRT(18.95小时)均高于水凝胶。这些发现表明,pH响应性的载药体系可以提高卡培他滨的疗效并降低癌症治疗中的给药频率。毒性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安全性、无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 发布。
Visits: 16
Int J Biol Macromol
2023 Sep 22
VinodKumar,NaveenKum...
Green synthesis of iron nanoparticles: Sources and multifarious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t J Biol Macromol
绿色合成铁纳米颗粒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研究领域,并且由于可靠、可持续和环保的合成纳米颗粒的方法,以及植物材料的易获得性和药理学意义,该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与物理和化学合成相比,生物材料(如微生物和植物)被认为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友好。使用生物提取物已成功合成了多种形态和尺寸的铁纳米颗粒。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等)和植物提取物已被应用于绿色合成铁纳米颗粒中,其原因是其含有各种代谢产物和生物分子。通过生物合成的铁纳米颗粒的物理和生化特性优于使用物理和化学试剂合成的铁纳米颗粒。铁纳米颗粒具有磁性特性和热电导性。在一定尺寸以下(通常为10-20 nm),铁纳米颗粒会表现出一种称为超顺磁性的独特磁性形态。它们无毒且高度可分散,具有定向传递的能力,非常适合有效地将药物传递到目标部位。绿色合成的铁纳米颗粒已被应用于多种生物技术应用。这些铁纳米颗粒表现出抗微生物和抗癌性质。铁纳米颗粒对细胞的生存能力、分裂和代谢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铁纳米颗粒已被用于各种酶/蛋白质的纯化和固定化。铁纳米颗粒在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中表现出潜力。本综述介绍了在绿色合成铁纳米颗粒中使用的各种生物来源以及它们在生物技术、诊断和环境污染缓解中的潜在应用。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 出版。
Visit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