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0
HaoChen,ZheZhen,Yuga...
Hemoglobin to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atio: A predictor of clinical outcome and diuretic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Cell Death & Disease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HRR)是肿瘤预后评估中的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然而,它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还相对有限,特别是关于其与利尿反应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本研究是对肾脏优化策略评估(ROSE AHF)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感兴趣的结果包括全因死亡、再次住院和利尿反应。分别进行了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在射血分数(射血分数≥50%为保留型,<50%为降低型)亚组中评估了预后结果和利尿反应。共纳入了351例患者,并根据入院时的HRR中位数值(0.7131)进行进一步分类:低HRR组(n=176)和高HRR组(n=175)。发现高HRR独立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风险比=0.51;95%可信区间,0.30-0.87;P=0.013)、减少全因死亡或再次住院风险(风险比=0.62;95%可信区间,0.39-0.98;P=0.039)相关。此外,高HRR提示较低的尿液累积排出量(OR:-992.33,P=0.004)和较少的体重减轻(OR:3.08,P<0.001)在利尿后的72小时内。亚组分析显示EF和HRR在预后影响或利尿反应方面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并且HRR与血浆容积呈负相关。高HRR表明AHF患者发展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较低,而利尿反应较差,可能是因为体液过多。© 2023 Elsevier Ireland Ltd. 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13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0
SallyMehanna,SatokoA...
Beclin1 is essential for the pancreas development.
Cell Death & Disease
Beclin1(Becn1)是一种参与自噬调节、膜转运和肿瘤抑制的多功能蛋白。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使用胰腺转录因子1a(Ptf1a)-Cre小鼠(Becn1f/f; Ptf1aCre/+)在胰腺中特异性删除Becn1来研究其在胰腺发育中的作用。令人惊讶的是,胰腺中Becn1的丧失导致严重的胰腺发育缺陷,进而导致外分泌和内分泌胰腺功能不足。约一半的Becn1f/f; Ptf1aCre/+小鼠在出生后立即死亡。然而,十二指肠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几乎正常,表明胰腺功能不足是导致死亡的原因。这些发现揭示了Becn1在胰腺形态发生、分化和生长中的新角色,并暗示失去该因子会导致出生时胰腺缺失。版权所有 © 2023。由Elsevier Inc.出版。
Visits: 14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2
LingfengYu,GentaoFan...
In vivo self-assembly and delivery of VEGFR2 siRNA-encapsulat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lung metastatic osteosarcoma therapy.
Cell Death & Disease
肺转移性骨肉瘤(OS)的预后仍然令人失望。基于siRNA的VEGFR2基因沉默是治疗肺转移性OS的一种有希望的策略,但缺乏安全高效的递送系统用于包裹siRNA进行体内给药。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合成生物学策略,通过合成遗传电路来改造宿主肝脏,以实现高效体内VEGFR2 siRNA递送。在被肝细胞摄取后,遗传电路(以DNA质粒的形式)重编程肝脏,驱动自主肝内组装和包封VEGFR2 siRNA进入分泌性小胞体(sEVs),从而实现VEGFR2 siRNA自组装向肺部的转运。结果表明,相比于肺转移性OS的正性药物(阿帕替尼),我们的策略在治疗功效和毒副作用方面更具优势,可以为肺转移性OS提供可行且可行的治疗方案。© 2023年。作者(们)。
Visits: 14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0
RuiruiGuo,BinWang,Do...
Cascade catalysis-coordinated nanorobots toward synergistic cancer chemoimmunotherapy.
Cell Death & Disease
癌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基于纳米医学的化学免疫疗法可以通过独特的协同效应改善临床治疗结果。然而,目前主要基于肿瘤局部EPR效应在肿瘤部位富集,缺乏主动传递策略且具有相对较低的肿瘤靶向分布。因此,制备了具有磁响应性和类酶活性的纳米机器人(Cu@MPS-GOD),可以在3D磁场作用下富集并移动到肿瘤部位,并通过级联催化芬顿反应引发肿瘤细胞免疫性死亡。与此同时,Cu@MPS-GOD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或诱导癌细胞暴露表面抗原,启动全身抗癌免疫反应,并在小鼠乳腺肿瘤模型中显示了良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59.3%。这项研究为在化学动力疗法结合免疫疗法时扩大癌症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Visits: 13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2
AuroreVandeWalle,Alb...
Emergence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photothermal and ferroptotic therapies.
Cell Death & Disease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颗粒已被公认为生物医学应用中有效的多功能工具,且其设计和成分可根据特定用途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磁性纳米颗粒以其铁基成分所提供的多种模态而脱颖而出。长期以来,它们一直被用作磁共振成像(MRI)的对比剂,或者通过高频磁场应用产生治疗性高温的抗癌剂,即磁致热疗法(MHT)。本综述主要关注在肿瘤学中使用铁基纳米材料进行的两种较新应用:光热疗法(PTT)和铁磷酸盐疗法。在PTT中,铁氧化物核心对近红外(NIR)激发产生热量,并在周围区域产生热量,达到与光学纳米颗粒相媲美的效率。这为单一纳米材料实现双重MHT + PTT方法打开了可能性。此外,磁性纳米颗粒的铁含量可以被利用为化疗的资产。在细胞内部环境中的降解会触发铁离子的释放,它们可以刺激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并通过铁磷酸盐诱导癌细胞死亡。因此,本综述强调了通过磁性纳米颗粒实现的这些新兴物理化学方法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综合了多种功能。
Visits: 11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2
RuiQian,XuanYi,TengL...
Regulation of Ion Homeostasis for Enhanced Tumor Radio-Immunotherapy.
Cell Death & Disease
细胞内/外离子含量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以及各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本文将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CAI)加载到pH响应型碳酸钙(CaCO3)纳米颗粒上,然后用脂质体修饰这些纳米颗粒,以获得生物相容性的CaCO3/CAI@脂质体(CCL),以增强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的效果。CCL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分解,释放出钙离子(Ca2+)和CAI,同时增加细胞外液的pH值。CAI抑制了肿瘤细胞内外氢离子(H+)的流动,从而使肿瘤酸性微环境逆转并增加细胞内H+的浓度,这两者都能提高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随后,增加的细胞内H+和放疗引起的反应性氧化物促进钙离子的流入,导致细胞钙超载。此外,CCL调控的H+和Ca2+含量增强了放疗诱导的免疫细胞死亡和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全身抗肿瘤适应性免疫。同时,在X射线暴露下,CCL处理后的肿瘤中的巨噬细胞由促肿瘤的M2型向抗肿瘤的M1型极化,这是由于肿瘤酸性微环境的中和和钙含量的增加。因此,通过简单的纳米制备多方面调节肿瘤细胞内/外的pH/钙离子,可以提高放射免疫治疗的疗效。© 2023 The Authors. Advanced Science published by Wiley-VCH GmbH.
Visits: 12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3
YaningYang,Guangjian...
Pyrotinib plus antiangiogenic agents for HER2-alter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
Cell Death & Disease
尽管一些靶向治疗已被证明对治疗HER2变异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但由于高成本和有限供应,生存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先前接受治疗的HER2变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吡咯替尼与包括阿帕替尼、安罗替尼和贝伐单抗在内的抗血管生成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回顾性实际世界研究回顾了在2015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受吡咯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剂作为二线或更晚线治疗的HER2变异NSCLC患者。分析了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及安全性。 共有107名患者纳入分析,其中59名患者(55.1%)至少接受过两种化疗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中大多数(87.9%)被确定为携带HER2外显子20插入突变。数据截至日期为2022年5月13日,ORR、DCR、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19.6%(21/107)、94.4%(101/107)、7.13个月(95%置信区间[CI]:6.26-8.01)和19.50个月(95% CI:12.83-26.17)。在接受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贝伐单抗的患者中,PFS没有差异(中位PFS为7.13 vs. 6.27个月,危险比[HR] = 1.49,95% CI:0.87-2.54,p = 0.15)。最常见的3级或更高级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17.6%),其次是高血压(11.0%)和恶心(3.3%)。没有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 本研究表明,吡咯替尼与抗血管生成剂在HER2变异NSCL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 2023 中国肺癌学会和约翰威利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出版的《胸部肿瘤学》出版。
Visits: 11
Cell Death & Disease
2023 Sep 22
MohanLiu,DaoyuanXie,...
In Situ Cocktail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Cell Death & Disease
由于其便捷性和对肿瘤抗原的定向作用,原位免疫疫苗接种是癌症免疫治疗中一种理想的策略。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阳离子肽、带有胆固醇修饰的DP7-C的原位纳米疫苗,用于癌症免疫治疗,并成功研发了这种易于制备的癌症纳米疫苗。该纳米疫苗包含混合的小干扰RNA(siRNA)和免疫佐剂CpG ODNs,在癌症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该纳米疫苗能够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促进抗原呈递,并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缓解免疫抑制。此外,该纳米疫苗被用于CT26(热性肿瘤)和B16F10(冷性肿瘤)肿瘤模型小鼠中,靶向原发肿瘤并诱导系统性抗肿瘤免疫,抑制了转移。验证了该纳米疫苗可以将冷性肿瘤转化为热性肿瘤。此外,该纳米疫苗通过调节TME,增强了CT26和B16F10肿瘤携带小鼠对抗PD-1治疗的免疫反应。这种包含siRNA混合物/CpG ODN/自组装肽的纳米疫苗是一种简单、通用的工具,能够有效产生特异性肿瘤细胞抗原,并能与免疫肿瘤学药物结合,增强抗肿瘤免疫活性。这种多功能方法为开发癌症纳米疫苗提供了一种替代途径。© 2023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先进科学》。
Visits: 11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2023 Sep 20
YingCai,ZhiboWang,Si...
Detection,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oncometabolites.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代谢异常是癌细胞的特征,对肿瘤进展至关重要。癌代谢物对癌症生物学具有多效性,影响从癌症发生、代谢到治疗抗性等一系列过程。因此,针对癌代谢物可能为抑制肿瘤生长和治疗抗性提供有希望的治疗途径。近期在对癌细胞代谢谱进行特征化方面的进展,为了解相关机制和相关代谢网络提供了启示。本综述总结了癌代谢物的多种检测方法、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并指出这些可能导致通过针对癌代谢治疗来治疗癌症。版权©2023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Visits: 13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
2023 Sep 20
DanielaNahmias-Blank...
Excess body weight and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Emerg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erspectives.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
后绝经期肥胖女性患乳腺ER阳性(ER+)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种肿瘤对治疗具有抗药性,与更高的复发和死亡率相关。全球超重/肥胖女性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并且在女性中(即乳腺、子宫内膜和卵巢)中,绝经后ER+乳腺癌(BC)的发病率最高,这是一个重要问题。阐明肥胖在ER+BC中促癌作用的精确分子机制对于疾病预防和新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有趣的是,累积数据显示肥胖与癌症在绝经前或绝经后的女性中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超重体重与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以及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减少有关。此外,早期过度脂肪堆积似乎对绝经后乳腺癌具有保护作用,包括ER阳性和ER阴性BC亚型。总体而言,与雌激素依赖机制有关的机制被认为是肥胖相关乳腺肿瘤发生的主要推动力。在本综述中,我们主要讨论了绝经后肥胖与乳腺肿瘤之间的流行病学和机制方面的关联,特别是激素依赖性的背景下。这种关联下的分子和细胞事件作为治疗干预以及防止与过度脂肪堆积相关的促进BC过程的潜在途径,对于日益肥胖的全球人口至关重要。版权所有©2023 Elsevier Ltd。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