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2023 Sep 14
XueyanHou,YalinGuan,...
A novel self-assembled nanoplatform based on retrofitting poloxamer 188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argeting treatment.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oloxamer 188)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辅料的物质,可以在各种药物制剂中找到。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自组装纳米平台,用于主动靶向高表达叶酸受体的三阴性乳腺癌。该平台被命名为FPP NPs,由改造过的Poloxamer 188衍生物制备而成,得到了合适尺寸(<100 nm)、良好稳定性和令人满意的生物相容性的纳米颗粒。细胞摄取和体内分布研究表明,FPP NPs在肿瘤细胞摄取和主动靶向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此外,本研究将紫杉醇(DTX)加载到FPP NPs中,所得到的DTX/FPP NPs具有高载药效率和载药量能力,并能在微酸条件下迅速释放DTX,显著增强了体外和体内封装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此外,DTX/FPP NPs还能显著降低DTX的肝毒性和肾毒性。因此,在水溶液中具有自组装特性和向肿瘤主动靶向的改造后的Poloxamer 188基药物传递纳米平台,可能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 发布
Visits: 37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3 Sep 16
ZhihuaiChen,XinqiWei...
Targeted co-delivery of curcumin and erlotinib by MoS2 nanosheet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synergetic chemotherapy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lung cancer.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MoS2)的递送系统,使用聚乙二醇(PEG)和生物素进行功能化,并同时装载Curcumin(Cur)和erlotinib(Er),以实现高效的抗癌治疗。MoS2-PEG-Biotin-Cur/Er系统能够有效地将近红外(NIR)光转化为热能,从而诱导癌细胞的光热消融,并促进Cur和Er的控制释放。生物素介导的肿瘤靶向作用促进了MoS2-PEG-Biotin-Cur/Er在肿瘤部位的选择性积聚,从而增强了Cur和Er的协同抗肿瘤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合成的MoS2-PEG-Biotin-Cur/Er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实现了协同化疗和光热疗法(PTT)的结合,有效抑制了肺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了体内肿瘤生长。由于具有高靶向能力、近红外光响应性药物释放以及协同化疗和光热疗法的综合应用,这种合成的MoS2-PEG-Biotin-Cur/Er递送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提供一种有前景的肺癌治疗策略。© 2023. 生物医学中央有限公司,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的一部分。
Visits: 39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ntoinetteKeita,Roma...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ent-morphinan alkaloid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自1805年Sertürner分离吗啡以来,吗啡烷生物碱一直受到持续关注。然而,在文献中也能找到一个由45种具有完整ent-吗啡烷骨架的化合物组成的分类。这些化合物与吗啡蒽酮亚群相关,并显示出不同于吗啡烷的取代模式。特别地,这些生物碱可以在C-2和C-8位点被羟基或者甲氧基取代。可以提出四个ent-吗啡烷生物碱分类,即salutaridine、pallidine、cephasugine和erromangine系列生物碱。有趣的是,与吗啡烷相比,ent-吗啡烷的植物分布更广泛,包括番荔枝科、小檗科、大戟科、炔菜科、飞蓬科、樟科、防己科、豆科、罂粟科和毛茛科等家族。迄今为止,关于它们的确切产生方式仍然不清楚,以及它们与其他类别的苯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尤其是阿波吡啶)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确认。探索这些化合物在生物学和治疗潜力方面的研究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癌症、疟疾和病毒方面的一些领域。未来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细胞/分子靶点,以促进这些化合物作为新型化学药物的骨架。版权所有©2023 Elsevier Inc. 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41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4
AiméSosthèneOuedraog...
[Primary melanoma of female urethra: A case diagnosed in Ouagadougou].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我们报告了一例48岁女性尿道原发黑色素瘤的病例,该病例处于非转移期,患者有乳腺癌病史,曾接受放疗和激素治疗。患者就诊原因是排尿困难、血尿和会阴疼痛。临床检查发现尿道前上部为主的外阴鼓出并出现黑色肿块。肿块活检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和球形,富含黑色素,并表达抗HMB 45和PS 100抗体。扩展评估显示没有出现继发定位。患者接受了全膀胱尿道切除术,未进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100天未观察到复发情况。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Masson SAS出版。
Visits: 41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6
AnatGershoni,OriHass...
TAZ facilitates breast tumor growth by promoting an immune-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核心的Hippo通路模块由一个抑制转录的共激活因子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和WW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protein 1 (WWTR1;也称为TAZ)的肿瘤抑制激酶级联组成。当Hippo通路被下调,类似乳腺癌中那样,YAP/TAZ的活性将被诱导。为了进一步阐明TAZ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作用,我们使用CRISPR/Cas9技术或小发夹RNA (shRNA)在小鼠TNBC 4T1细胞中敲除了TAZ。TAZ敲除细胞及其保留了野生型TAZ水平的对照细胞被正位注射到同种异基因BALB/c雌性小鼠的乳脂肪垫中,并监测其肿瘤生长。与对照细胞产生的肿瘤相比,TAZ缺失导致较小的肿瘤,符合TAZ在乳腺癌中作为一个癌基因的观点。然后,利用RNA测序(RNA-seq)对肿瘤及其相应的离体培养细胞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有趣的是,RNA-seq数据的通路分析表明,在TAZ依赖的情况下,“炎症反应”通路丰度增加,这一现象也与乳腺癌患者中TAZ表达相关。具体来说,RNA-seq分析预测TAZ缺失肿瘤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明显减少,这一结果通过肿瘤切片染色和质谱流式细胞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令人惊讶的是,在免疫缺陷小鼠中肿瘤大小的差异完全消失,这表明TAZ的免疫调节能力在该环境中对其致癌活性至关重要。细胞培养液的细胞因子芯片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Z增加了一组细胞因子的丰度,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也称为PAI-1)、CCN家族成员4(也称为WISP-1)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推测这可能是TAZ在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种机制解释。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TAZ以一种非细胞自主的方式调整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并削弱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本文受版权保护,版权所有。
Visits: 44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6
HuiLyu,FeiShen,Sanba...
HER3 functions a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o potenti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gefitinib and paclitaxel.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化疗仍然是大部分TNB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药物耐药和肿瘤复发频繁发生。迫切需要确定TNBC的新型分子靶点,并开发对这种侵袭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免疫组化实验,检查了TNBC样本中HER3的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实验评估了蛋白质的表达和激活情况。利用细胞生长(MTS)测定法确定细胞增殖和存活情况。分析TCGA数据库,将HER3 mRNA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临床结果相关联。使用特异性shRNA来抑制HER3的表达。利用IncuCyte系统监测细胞生长和迁移。使用LIVE/DEAD细胞成像检测活细胞和死细胞。我们用ELISA、流式细胞术和共免疫沉淀实验验证了我们的4A7抗-HER3单克隆抗体对HER3的识别能力。在裸鼠中建立了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确定TNBC细胞形成肿瘤的能力,并测试我们的4A7抗体是否能增强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 在测试的TNBC样本和细胞系中观察到HER3的过度表达。TCGA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在肿瘤中HER3 mRNA表达高的TNB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较低。特异性抑制HER3显著抑制了TNBC细胞的增殖和乳腺球体形成,以及体内肿瘤的生长。我们的4A7抗体消除了HER3配体HER3配体HER-3蛋白mAb 4A7分别通过ELISA、流式细胞术和共免疫沉淀实验验证。在TNBC细胞中,4A7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的联合应用显著降低了磷酸化HER3、EGFR、Akt和ERK1/2的水平,并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细胞死亡作用。此外,4A7与紫杉醇的联合应用在体外和体内对TNBC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我们的数据表明,增加的HER3是TNBC的有效治疗靶点,我们的抗-HER3 mAb(4A7)可以增强吉非替尼或紫杉醇在TNBC中的疗效。© 2023 BioMed Central Ltd., Springer Nature的一部分。
Visits: 41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6
ViviMSrivastava,Suke...
Cytogenetic profile of 1791 ad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India.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细胞遗传学分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管理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对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了诊断特定类型的AML和确定最有效的治疗形式所必需的。由于细胞遗传学服务的可用性相对有限,来自南亚的报告很少。我们对在印度的一家单独中心连续就诊的成年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共识分类(ICC)和欧洲白血病网(ELN)分类进行了分类。共有1791名年龄在18至85岁之间的患者(中位年龄42岁,男性1086人)。646名(36%)患者出现正常核型。1145名(64%)患者出现异常核型,其中包括585名(32.7%)具有复发性遗传异常(RGA)的患者,403名(22.5%)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异常(MRC)的患者,以及157名(8.8%)具有其他异常的患者。共有567名(31.7%)患者存在单一异常,299名(16.7%)患者存在两个异常。在279名(15.6%)患者中,有3个或更多异常的患者中,200名(11.2%)患有符合WHO/ICC定义的复杂核型(CK),而184名(10.3%)患有符合ELN定义的复杂核型。共有158名(8.8%)患有单体核型(MK)。核型正常的患者的中位年龄(45岁)高于核型异常的患者(40岁,p<0.001),以及具有≥3个异常的患者(43岁),高于具有较少异常的患者(39岁,p=0.005)。具有CK(WHO/ICC)和单体核型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具有RGA的患者的中位年龄(35岁,p<0.001)低于MRC(46岁)或其他异常(44岁)。t(15;17)是最常见的异常(16.7%),其次是三体8(11.6%)、单体7/del 7q(9.3%)、t(8;21)(7.2%)、单体5/del 5q(6.7%)和单体17/del 17p(5.2%)。我们的结果证实了印度AML的低龄特点,并显示出与文献相比个别异常频率的相似性和差异性。t(15;17)、三体8和高风险异常单体7和单体5/del 5q的频率较高,而inv(16)的频率较低。© 2023年,BioMed Central Ltd,Springer Nature的一部分。
Visits: 39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6
RuiLiang,WeifengHong...
Deep dissection of stemness-related hierarch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细胞癌(HCC)干细胞(LCSCs)在HCC复发、转移、化疗和放疗抵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干细胞相关基因促进肿瘤的进展。然而,干细胞相关基因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构建一个与干细胞相关得分(SRscores)模型,深入分析干细胞相关基因,帮助HCC患者的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此外,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证实,基因LPCAT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通过球形形成实验发现,抑制LPCAT1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球形形成能力。我们利用TCGA-LIHC数据集从MSigDB数据库筛选出HCC的干细胞相关基因,对预后情况、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肿瘤免疫功能障碍、排斥、治疗敏感性和假设的生物通路进行了研究。随机森林构建了SRscores模型。比较了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的抗PD-1/抗CTLA4免疫疗法、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和肿瘤干细胞指数。我们还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对不同细胞类型的风险得分进行了检验,并将癌干细胞中的转录因子活性与SRscores基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后,我们检测了核心标记基因的表达和生物功能。根据TCGA-LIHC数据集对11个干细胞相关基因进行识别,将患者分为两个亚型(Cluster1和Cluster2)。此外,基于亚型建立了SRscores。Cluster2和SRscores最低的组与Cluster1和SRscores最高的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生存率和免疫疗效。SRscores最高的组在肿瘤经典通路中显著更丰富。多个转录因子与SRscores基因相关。核心基因LPCAT1在大鼠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细胞球形形成。SRscores模型可以用于预测HCC患者的预后以及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2023. BioMed Central Lt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Visits: 39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6
LinghaoCai,BoShi,Kun...
Bioinformatical analysis of the ke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for screening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Wilms tumor.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Wilms瘤(WT)是全球儿童常见的肾恶性肿瘤。总体而言,Wilms瘤的预后非常良好。然而,具有畸形肿瘤组织学或疾病复发的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并且与其他患者相比,他们的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目前,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对于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然而,分子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研究。遗传分析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帮助。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来鉴定WT的新的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并确定与WT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NCBI基因表达异质性数据库下载了与WT患者相关的两个基因表达谱数据集,目的是检测重叠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将DEGs上传到DAVID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此外,通过模拟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来评估蛋白质之间的功能相互作用。使用在线工具R2:基因组分析和可视化平台分析了选择的枢纽基因对WT患者生存的影响。使用Estimation of Stromal and Immune cells in Malignant Tumor tissues using the Expression(ESTIMATE)算法和单样本GSEA来评估基因表达与免疫浸润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在构建PPI网络和筛选枢纽基因模块后,确定了前12个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因。鉴定出Kinesin家族成员2C(KIF2C)作为最显著的基因,可以预测WT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通过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验证了KIF2C在WT中的表达。此外,我们发现KIF2C与WT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KIF2C的表达变化可能涉及到WT并且可能作为WT患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 2023.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Visits: 37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16
YanLuo,QingyunZhu,Sh...
Downregulated circPOKE promo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USP10-Snail axi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诊断为癌症和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占BC相关死亡的大多数。解决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一个可行策略是破坏肿瘤转移所需的能力。在这里,我们验证了一种新的BC转移抑制循环RNA,circPOKE。circPOKE在原发和转移性BC组织中表达下调,过表达circPOKE在体外和体内抑制了BC细胞的转移潜力,但不影响其增殖能力。在机制上,circPOKE竞争性结合到USP10,并减少其与Snail的结合,Snail是EMT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从而通过蛋白质泛素化降解途径抑制Snail的稳定性。此外,我们发现circPOKE可通过外泌体分泌到细胞外空间,并且携带circPOKE的外泌体在体外和体内显著抑制了BC细胞的侵袭能力。此外,circPOKE、USP10和Snail的水平在BC中具有临床相关性,表明circPOKE可能作为BC转移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 2023. 作者与斯普林格自然有限公司签订的独家许可协议。
Visits: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