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乳腺浸润癌
宫颈鳞癌和腺癌
胆管癌
结肠癌
结直肠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食管癌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
头颈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细胞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低级别胶质瘤
肝癌
肺腺癌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间皮瘤
卵巢癌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肉瘤
皮肤黑色素瘤
胃癌
睾丸癌
甲状腺癌
胸腺瘤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癌肉瘤
眼部黑色素瘤
其他
肿瘤类器官
肾上腺皮质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乳腺浸润癌
宫颈鳞癌和腺癌
胆管癌
结肠癌
结直肠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食管癌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
头颈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细胞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低级别胶质瘤
肝癌
肺腺癌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间皮瘤
卵巢癌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肉瘤
皮肤黑色素瘤
胃癌
睾丸癌
甲状腺癌
胸腺瘤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癌肉瘤
眼部黑色素瘤
其他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2023 Jun

ASmolarska,IPruszyns...
Targeted therapies for glioblastoma treatment.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成年人中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在治疗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效果有限,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然而,对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的广泛研究已经发现了能够被新开发药物利用的分子靶点,从而引发了精准个体化疗法的出现。目前正在开发多种创新治疗策略,旨在提高疗效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评估了靶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的功效,通过阻断特定受体或改变阻碍细胞增殖的分子相互作用。另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使用特异性感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溶瘤病毒。此外,该综述还探讨了纳米载体的利用,以克服具有挑战性的血脑屏障,实现有效的药物输送。细胞疗法代表了另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其中树突状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和巨噬细胞已被视为潜在的治疗模式。通过总结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疗法的最新进展,本综述旨在提供对于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有效和安全治疗方法的持续努力的全面概述。终极目标是改善患者预后,转变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格局。
Visits: 22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2023 Sep 03

LadanAmirkhosravi,Mo...
Evaluating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s on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PI3K/Akt pathway.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研究已确认孕酮(P4)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具有益处。本研究通过其受体研究了P4对TBI的有益作用,以及孕酮受体(PRs)是否可以通过PI3K / Akt通路调节TBI。使用Marmarou方法在卵巢切除的大鼠中诱导扩散性TBI。TBI诱导后30分钟给予P4(1.7mg / kg)或载体(油)治疗。此外,TBI诱导和P4注射前注射了RU486(PR拮抗剂)和其载体(DMSO)。在TBI后24小时评估了大脑埃文斯蓝含量,大脑含水量(WC),各种氧化应激参数,IL-1β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大脑中磷酸化Akt(p-Akt)和PI3K的表达。在TBI之前和之后的不同时间测量了兽医逗号量表(VCS)。结果显示,P4增加了VCS并降低了大脑WC,氧化应激,TNF-α和IL-1β水平。RU486抑制了P4对这些指标的有益作用。此外,RU486阻止了P4引起的大脑水肿,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减少。此外,TBI后的P4增加了大脑中PI3K / p-Akt蛋白的表达。RU486消除了P4对PI3K / p-Akt表达的影响。根据这些发现,PRs作为P4对氧化应激,促炎因子水平和神经病理结果的神经保护性特性的关键调节因子。PRs还在调节P4的PI3K / p-Akt表达和非基因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这些发现,本研究显示PRs在TBI中对孕酮的神经保护性特性,促炎因子水平和神经学结果起到了关键调节作用。PRs还在调节PI3K / p-Akt的表达和孕酮的非基因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 The Authors. Brain and Behavior published by Wiley Periodicals LLC.
Visits: 17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23 Aug 16

JieLiu,JieChen,YueZh...
Selenium and nitrogen co-doped carbon dots with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icroRNA.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本研究成功合成了具有高效电化学发光(ECL)和优异生物相容性的硒氮共掺杂的碳点(SeN-CDs),并以S2O82-作为共反应剂,构建了用于敏感检测微小RNA-221(miRNA-221)的生物传感器。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N掺杂的CDs,SeN-CDs表现出优越的ECL性能,在其中硒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活性,作为核反应加速剂,有利于S2O82-的电还原,从而显著提高了ECL效率。此外,靶诱导的T7外切酶(T7 Exo)辅助的双循环扩增策略能够将微量目标miRNA-221转化为大量的输出DNA,以捕获大量载有ECL信号猝灭剂的三维(3D)纳米结构(DTN-Au NPs-DOX-Fc)。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可实现超敏感检测miRNA-221,并具有检测限下降至2.3 aM的低检出限,成功应用于Hela和MHCC97-L癌细胞裂解液中miRNA-221的检测。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增强CDs的ECL性能,构建敏感检测生物标志物和疾病诊断的ECL生物传感平台的新方法。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发表。
Visits: 22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23 Aug 28

KatarzynaRatajczak,H...
Current progress, strategy, and prospects of PD-1/PDL-1 immune checkpoint biosensing platforms for cancer diagnostics, therapy monitoring, and drug screening.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近期,检测和监测仪器的技术进展为癌症治疗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干预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死亡率仍然很高,需要开发更高效的新治疗策略。在这个方向上,大量的努力包括扩大早期癌症筛查和应用创新的治疗诊断技术。它们得到了引入的平台的支持,以实现癌症生物标志物、抑制剂和其他能够减缓癌症进展和防止转移的药物的检测和监测。尽管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原则被广泛认识,迄今为止免疫疗法的功效并不符合根据充分理由确定的预期。为了成功治疗癌症,需要设计高灵敏、稳定和低成本的多重生物传感器,以辅助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和新抑制剂的开发。在本综述中,我们概述了努力来支持基于程序化细胞死亡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的抗癌免疫疗法的开发和监测,通过设计用于检测相关癌症生物标志物和抑制剂筛选的生物传感器。本综述还强调了由PD-L1过表达的癌细胞携带的外泌体所作的替代靶点,这些外泌体通过排泄出去。还评估了新型靶向药物输送纳米载体,提供了同时进行生物传感,从而有助于新兴的免疫检查点癌症治疗。基于当前的趋势和新兴的技术,本文展望了使用生物传感平台进行癌症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未来前景。版权所有©2023作者。由Elsevier B.V.发表,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19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23 Aug 31

Xue-WeiZhang,LiDu,Me...
All-in-one nanoflare biosensor combined with catalyzed hairpin assembly amplification for in situ and sensitive exosomal miRNA detection and cancer classification.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外泌体miRNA可以反映肿瘤进展和转移,是有效的癌症诊断生物标志物。然而,传统方法在外泌体miRNA基于癌症诊断中的准确性受到低灵敏度和复杂的RNA提取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通过纳米荧光探针与催化发夹组装(CHA)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对外泌体miRNA的原位、无需提取和高灵敏度分析。纳米荧光探针能够直接进入外泌体与目标miRNA结合,并产生荧光信号,该信号可通过CHA反应放大以实现外泌体miRNA的原位和高灵敏度检测,而无需繁琐昂贵的miRNA提取或转染试剂。在最佳条件下,检测限为5 aM,对于三个外泌体miRNA,比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低一个数量级。与线性判别分析算法相结合,可以100%准确区分出五种外泌体。通过检测临床血浆中的外泌体miRNA,可以以99%的准确度区分64名患者中的五种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肝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这种简单、准确、敏感的生物传感器具有扩展成临床非侵入性癌症诊断测试的潜力。 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21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3 Sep 01

IbrahimAAkkouh,ThorU...
Longitudina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human cortical spheroids identifies axonal dysregulation in the prenatal brain as a mediator of genetic risk for schizophren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精神分裂症(SCZ)具有已知的神经发育病因,但对于人类胎儿脑组织的有限获取限制了对早期脑发育中基础疾病机制的研究。在这里,我们阐明了在与疾病相关的人类胎儿脑的疾病模型中导致SCZ风险的分子机制。我们利用大规模且基因分层的样本,从14名SCZ患者和1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CTRL)中生成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皮质团块(hCSs)。hCSs在150天内分化,并进行了四个时间点的全面分子特征分析。hCSs的转录和细胞结构与10-24胚胎周年龄的大脑非常相似,与大脑额叶区域显示最强的空间重叠。在hCS的所有阶段,SCZ和CTRL hCSs之间共有3,520个基因发生差异调控,其中显示了遗传负荷的显著贡献,自闭症谱系障碍和SCZ的风险基因过表达,以及所有hCS阶段中轴突过程的最强丰富。两个轴突导向基因SEMA7A和SEMA5A,前者是突触功能的促进剂,后者是抑制剂,在SCZ hCSs中分别下调和上调表达。这种表达模式在蛋白质水平上得到确认并在大规模尸体样本中得到复制。通过应用与疾病相关的发育中胎儿脑模型,我们确定了轴突基因的持续失调作为SCZ的早期风险因素,为遗传易感性对障碍的神经发育起源产生了新的认识。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Inc. 发布
Visits: 19
Bba-Mol Basis Dis
2023 Sep 01

Yeo-JungKwon,Tae-UkK...
Enhancing the invasive traits of breast cancers by CYP1B1 via regulation of p53 to promote uPAR expression.
Bba-Mol Basis Dis
人类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催化雌激素代谢产生促进乳腺癌进展的代谢物。由于癌细胞的浸润特性导致癌症复发,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我们研究了CYP1B1在乳腺癌中涉及的新的促浸润机制。通过探索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CYP1B1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受体(uPAR)呈潜在相关性。有趣的是,uPAR mRNA表达水平在携带有驱动突变TP53基因的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中升高,并且我们的结果显示CYP1B1在p53的突变状态下通过调控激活了uPAR通路。CYP1B1抑制了野生型(WT)p53,而通过转录调控、蛋白稳定化和p53R280K在Ser15残基磷酸化后的激活则诱导了致癌增强型突变体p53R280K。有趣的是,CYP1B1多态基因研究和4-羟基雌二醇(4-OHE2)处理结果表明,CYP1B1通过其酶活性调节p53和uPAR。此外,DMBA和TMS对uPAR表达的影响在HCT116p53-/-细胞中消失,表明p53对于CYP1B1诱导uPAR是至关重要的。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CYP1B1可能通过调控p53基因突变状态和进一步激活uPAR通路,在癌细胞中诱导侵袭特征,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的不复发生存率。对CYP1B1以前未知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可能为针对癌症侵袭进展的有效抗癌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证据。
版权所有 © 2023. Elsevier B.V.出版。
Visits: 22
Best Pract Res Cl Ob
2023 Sep 01

KevinSweet,PaulLReit...
Genetic counseling and testing for females at elevated risk for breast cancer: Protocol for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know your risk intervention.
Best Pract Res Cl Ob
基因咨询和测试在对乳腺癌风险较高的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术前和术后基因咨询劳力和耗时,对于居住在主要城市以外的患者来说较不容易获得,并且在大规模上不切实际。以患者为中心的基因咨询和测试方法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获得性,改善患者的体验,影响临床实践的效率,并帮助满足劳动力需求。该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两个分组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了解您的风险"(Know Your Risk,KYR)基因咨询患者偏好干预的功效。将有乳腺癌风险较高(>20%终身)的女性(n = 1000)随机分配到KYR干预组或传统的基因咨询组。该研究将通过多基因面板测试和经过验证的多基因风险评分来全面评估乳腺癌风险。主要结局指标是根据医疗记录评估是否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临床会诊,并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摄影术(如有需要,进行乳腺MRI)。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根据医疗记录评估是否遵循其他推荐的癌症筛查测试,并通过在研究期间填写三份问卷来评估乳腺癌知识的变化、风险感知、术后/咨询困扰程度和咨询满意度。将评估该研究目标中KYR干预与传统基因咨询的非劣效性。如果KYR干预具有功效,它有可能改善患者的体验,并可能改变基因咨询的交付方式,为最佳实践提供信息,并减轻劳动力负担。ClinicalTrials.gov编号NCT05325151。© 2023版权所有Elsevier Inc.发布。
Visits: 18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2023 Sep 01

WenQiao,CeguiHu,Jiay...
Low-dose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triggers oxidized mtDNA sensing inside tumor cells to potentiate CD8+T anti-tumor immunity.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低剂量间歇性化疗(LDM chemotherapy)是一种应用常规化疗药物低剂量进行频繁而连续的化疗方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化疗利用形式。LDM 化疗对免疫调节具有效应,然而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 LDM 化疗抑制肿瘤生长依赖于 CD8+T 细胞的激活。LDM 化疗可通过刺激癌细胞特异性 I 型干扰素(IFN)的诱导作用,增强 CD8+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机制上,LDM 化疗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ROS)的产生。ROS 引发细胞质线粒体 DNA(mtDNA)的氧化反应,被 cGAS-STING 所感知,进而在癌细胞中诱导 I 型 IFN 的产生。此外,cGAS-STING-IFN 轴增加了 PD-L1 表达并预测了对化疗免疫联合治疗的有利临床反应。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抑制了氧化 mtDNA 引起的 I 型 IFN 的产生,并减弱了 LDM 化疗与 PD-L1 阻断联合治疗的疗效。本研究揭示了靶向肿瘤内氧化 mtDNA 感知在 LDM 化疗介导的 CD8+T 细胞免疫应答激活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发现可能为设计癌症患者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见解。Copyright © 2023.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Visits: 22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2023 Sep 01

HaoYang,YuzhangDu,Xu...
SUMOylation of the ubiquitin ligase component KEAP1 at K39 upregulates NRF2 and its target function in lung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对与氧化应激有关的基因表达非常重要。NRF2的水平由类似Kelch的ECH相关蛋白1(KEAP1)依赖性降解控制。尽管已知氧化应激能抑制KEAP1的活性以稳定NRF2的水平,但这种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KEAP1在赖氨酸39位点(K39)被SUMO1修饰。将该赖氨酸(K39)替换为精氨酸(K39R)并不影响KEAP1的稳定性、亚细胞定位或二聚化,但促进了Cullin 3泛素连接酶的形成并增加了NRF2的泛素化。这伴随着NRF2表达的降低。基因报告器实验显示,与表达KEAP1-K39R SUMO1底物突变体的细胞相比,KEAP1-WT细胞中的抗氧化应答元件的转录增强。与此一致,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揭示了表达KEAP1-WT和KEAP1-K39R突变蛋白的H1299肺癌细胞中,NRF2与抗氧化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更高。这种KEAP1活性受其SUMO化的抑制的重要性在H1299肺癌细胞系的皮下肿瘤模型中得到了验证。该模型表明,突变KEAP1的SUMO化位点会改变活性氧物质的产生并抑制肿瘤生长。总之,我们的研究认识到NRF2依赖的氧化还原控制受到KEAP1的SUMO化调控。这些发现为抵御氧化应激提供了潜在的新治疗选择。版权所有© 2023作者。由Elsevier Inc.出版。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