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GENES & DEVELOPMENT
2023 Aug
CTNg,WKYip,NMohtarru...
Increased tube form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FGFR3 mRNA expression 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y exosomes derived from SW480-7.
GENES & DEVELOPMENT
细胞外囊泡(类似外泌体的囊泡)是由各种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空间的大小为20-200nm的小型膜囊泡。这些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的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包含蛋白质、mRNA、microRNA(mi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等物质。来自侵袭性结肠癌细胞系的外泌体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来自侵袭性结肠癌细胞系的外泌体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对侵袭性结肠癌细胞系SW480-7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进行了表征。在与SW480-7分泌的外泌体共培养后,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端粒酶免疫修饰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简称TIME)的管状结构形成和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查。Zetasizer结果显示,来自SW480-7的外泌体的平均直径为246.2nm,并且形态分析显示大多数外泌体的大小小于200nm。结果表明,来自SW480-7的外泌体增加了TIME的管状结构形成,并上调了FGFR3 mRNA在TIME中的表达。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SW480-7的外泌体增加了TIME的管状结构形成,并上调了FGFR3 mRNA在TIME中的表达。
Visits: 16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
2023 Aug
JJGoh,HTOng,BSLee,HK...
Genetically engineered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ressing human interleukin-12 and in vitro growth inhibition against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s.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
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定位能力和通过病毒或非病毒方法进行基因操作的潜力,被视为癌症治疗的有前途的载体。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关键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之一,具有抗肿瘤效应。然而,治疗剂量下的系统给药会导致宿主系统高水平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严重毒性。本研究旨在研究基因工程的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H1975人肺腺癌细胞上表达IL-12对其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了腺病毒法和电穿孔法生成hUCMSC-IL12的效果,选择效果更好的方法生成与H1975或MRC-5细胞共培养的hUCMSC-IL12进行实验。对hUCMSC和hUCMSC-IL12进行了表征。腺病毒法在转染效率(63.6%)、转染后细胞存活率(82.6%)和hIL-12蛋白表达(1.2 x 107 pg/ml)方面表现出优越结果,因此选择该方法进行下游实验。随后,在共培养5天后,hUCMSC-IL12对H1975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所有其他共培养组别,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表明抑制作用是由hIL-12引起的。最后,通过检查它们的表面标记和分化特性,确定hUCMSC-IL12的完整性未受到转细胞的影响。本研究证实了hUCMSC可以基因工程表达hIL-12,对人肺腺癌细胞具有直接的生长抑制作用的概念。
Visits: 14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23
ChrisanthiZouli,Elea...
Biomarkers in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罕见肿瘤,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和临床表现。它们可以来源于全身任何神经内分泌细胞,但大多数NEC发生在胃肠道。根据激素分泌,可以将其分为两组,即功能性和非功能性NEC。第一组的特点是分泌特定物质,这定义了临床表现。功能性NEC可以分为类癌瘤,其过度产生血清素,以及功能性GEP NEC(主要发生于胰腺),可能分泌胰岛素、VIP、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或生长抑素。非功能性NEC约占NEC的85%。由于这些肿瘤缺乏特定症状,它们在临床上通常在体积较大或出现转移时被发现。除功能性NEC产生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外,还有一些通用标记物对这些患者的诊断、预后和随访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标记物包括嗜铬粒蛋白(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酮酸(NSE)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
Visits: 10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23
SophiaLevva
Recent advances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都由分子亚型决定。尽管对于早期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全身治疗具有明显的益处,但在过去的乳腺癌患者中,对于内腺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一直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过去常常过度治疗或者不足治疗患者。在个体化治疗时代,基因组检测已经变得与肿瘤的解剖范围一样或更重要,用于定义内腺乳腺癌预后。有几种基因表达评估可用于考虑辅助全身治疗,根据基因组复发风险来对患者进行分类评估(例如 Oncotype、Mammaprint等)。除了高风险和低风险标志外,最近Mammaprint还宣布,具有超低风险标志的患者具有出色的预后,与低风险患者相比,8年乳癌特定生存率超过99%,不论年龄、临床风险或接受的治疗如何。只有极少数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这使得医生可以降低治疗计划。
Visits: 15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23 Sep 02
KonstantinosLinos,Jo...
Untying the Gordian knot of 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 Discovery of novel fusions.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复合性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极少有转移的血管肿瘤,影响儿童和成人。最近,我们在一小部分患者中检测到了一些基因融合情况,包括YAP1::MAML2,PTBP1::MAML2和EPC1::PHC2,其中有的患者表现为神经内分泌表达,有的患者没有。 在此,我们报道了四例新颖的框内融合情况。该队列包括两名女性和两名男性,诊断年龄范围广泛(24-80岁)。两个肿瘤位于深部,涉及右颈神经丛和纵隔,其余两个肿瘤位于浅表区域(右足底和腹壁)。最大尺寸范围从1.5到4.8厘米不等。形态学上,所有肿瘤都呈混合至少两种结构模式,包括网状血管内皮瘤、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或血管肉瘤。肿瘤对内皮标志物CD31(3/3),ERG(4/4)和D2-40(1/4,局灶性)呈阳性,而SMA在2/3病例中表达,突触素在2/3病例中显示免疫反应。一名患者在手术后40个月出现了局部复发,而另外两名患者在手术后4个月没有发现疾病证据。目标RNA测序在每个病例中检测到了新颖的框内融合情况:HSPG2::FGFR1,YAP1::FOXR1,ACTB::MAML2和ARID1B::MAML2。神经内分泌表达的两例发生在浅表病变中,并且带有YAP1::FOXR1和ARID1B::MAML2融合。我们的研究拓展了这种神秘肿瘤的分子谱,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该疾病的当前认识。©2023 Wiley Periodicals LLC.
Visits: 16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3 Sep 02
NathalieVerónicaFern...
Cervical precancer and cancer incidence among insured women with and without HIV in South Africa.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HIV感染增加了患宫颈癌的风险,然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比较HIV感染妇女(WLWH)和无HIV的妇女之间的宫颈癌发病率的纵向研究很少。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我们使用医疗保险计划的报销索赔数据,从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南非比较了WLWH和无HIV妇女之间的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症发病率。我们使用Royston-Parmar灵活参数生存模型,按HIV状态分层估计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症发病率,作为年龄的连续函数。我们的研究总人口为518,048名妇女,根据感兴趣的终点进行了排除。为了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我们包括了517,312名妇女,其中564名患有宫颈癌。与无HIV的妇女相比,WLWH患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症的风险约为3倍(宫颈癌的调整危险比:2.99;95%可信区间[CI]:2.40-3.73)。在所有感兴趣的终点中,WLWH的估计发病率比无HIV的妇女更高。WLWH的宫颈癌发病率在早期年龄增加,并在49岁达到高峰(122/100,000人年;95% CI:100-147),而无HIV的妇女的发病率在56岁达到高峰(40/100,000人年;95% CI:36-45)。宫颈癌前病变率在30多岁的妇女中达到高峰。根据HIV状态对年龄特定的宫颈癌发病率进行分析对于制定南部非洲和其他存在HIV和宫颈癌双重负担地区的有针对性的宫颈癌预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023 The Authors. 由John Wiley & Sons Ltd代表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国际癌症杂志》。
Visits: 16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01
SiqiRen,TianjunLan,F...
Intratumoral CD103+ CD8+ T cells predict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已被认为决定了对癌症进展的治疗反应。新辅助化学免疫疗法(NACI)已在部分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中显示出临床效益,但其背后的临床反应机制尚不清楚。通过鉴定准确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临床反应,可以增强NACI的疗效。为此,我们尝试在晚期HNSCC中鉴定预测NACI反应的分子。我们通过结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mIHC)对NACI治疗的HNSCC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鉴定,发现一种新的肿瘤浸润细胞(TIL)亚型CD103+ CD8+ TILs与临床反应相关。同时,我们进行了体外和体内实验,以确定其抗肿瘤效果。通过对scRNA-seq数据的细胞相互作用分析和mIHC图像的空间分析,我们研究了CD103+ CD8+ TILs群体的调控机制。我们确定了肿瘤内CD103+ CD8+ TILs密度作为NACI在癌症中的疗效的决定因素。我们的scRNA-seq结果表明,在NACI治疗的HNSCC患者中,CD103+ CD8+ TILs的中性增加在反应者中明显增加,而mIHC分析证实了肿瘤内CD103+ CD8+ TILs密度与NACI疗效在HNSCC患者中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将这种TIL亚群定义为预测患者对NACI反应的强大标记物。功能实验表明,CD103+ CD8+ TILs是肿瘤反应性T细胞,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阻断增强了CD103+ CD8+ TILs对体内肿瘤生长的细胞毒性。在机制上,靶向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2阳性(TREM2+)巨噬细胞可能增加CD103+ CD8+ TILs的群体并促进NACI治疗期间的抗肿瘤免疫。我们的研究强调了肿瘤内CD103+ CD8+ TILs密度对不同癌症中NACI疗效的影响,而提高其群体的努力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调查。 © 2023 The Authors. Cancer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 on behalf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Visits: 18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01
YimingLuo,HaijunZhao...
SIRT2 inhibitor SirReal2 enhances anti-tumor effects of PI3K/mTOR inhibitor VS-5584 o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在成年人中经常被诊断出来,小分子抑制剂已经引起了对AML潜在治疗选择的重要关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AML中的上调基因。通过药理基因组学分析选择潜在的候选药物。进行蛋白质组实验来确定抑制剂治疗后的分子机制。用细胞功能实验和AML小鼠模型评估药物协同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筛选出在AML中高表达的基因,从而鉴定出九种小分子抑制剂。在这些抑制剂中,PI3K/mTOR抑制剂VS-5584在低浓度下抑制AML细胞增殖方面显示了显著的有效性。进一步测试显示,VS-5584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了AML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停滞。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在VS-5584处理后,AM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287种蛋白质被下调,71种蛋白质被上调。GO分析显示,表达差异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此外,KEGG分析表明,VS-5584的给药主要影响P53和SIRT2信号通路。SIRT2抑制剂SirReal2与VS-5584联合使用在AML细胞上显著降低了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实验证明,VS-5584与SirReal2联合抑制了皮下模型中的肿瘤生长,并延长了经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的小鼠的生存率。总的来说,PI3K/mTOR抑制剂VS-5584在抑制AML细胞增殖方面非常有效。PI3K/mTOR抑制剂与SIRT2抑制剂组合在AML细胞中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为AML的治疗提供了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和候选药物。© 2023 The Authors. Cancer Medicine, 由John Wiley & Sons Ltd.出版。
Visits: 17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01
WeiLiu,YiZeng,Xinhui...
JARID2 coordinates with the NuRD complex to facilitate breast tumorigenesis through response to adipocyte-derived lepti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含有Jumonji C(JmjC)结构域的蛋白参与了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然而,这种影响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我们的目标是研究Jumonji和AT富集互作结构域2(JARID2) - 一种JmjC家族蛋白在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肥胖的潜在关联。 我们使用免疫组化、The Cancer Genome Atlas、Gene Expression Omnibus和其他数据库来分析JARID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生长曲线、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EdU)、群体形成和细胞侵袭实验被用于检测JARID2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基于球体化的实验和NOD/SCID小鼠异种肿瘤移植用于检查JARID2与乳腺癌干细胞性的关联。RNA测序、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被用于确定JARID2参与的细胞过程。免疫亲和纯化和银染质谱技术被用来寻找可能与JARID2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进一步使用共免疫沉淀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下拉实验进行验证。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测序,我们寻找JARID2和转移相关蛋白1(MTA1)共同调控的靶基因;结果经ChIP-PCR、定量ChIP(qChIP)和ChIP-重新immunoprecipitation(ChIP-reChIP)验证。在胎脂联培养实验中,研究乳腺癌细胞与脂肪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JARID2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高表达。JARID2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脂质代谢、增殖、侵袭和干细胞性。此外,JARID2与核小体重塑和去乙酰化酶(NuRD)复合物发生物理相互作用,通过转录抑制一系列肿瘤抑制基因,如乳腺癌相关蛋白2(BRCA2)、RB转录共抑制因子1(RB1)和肌醇多磷酸-4-磷酸酶II B(INPP4B)。此外,JARID2的表达受肥胖相关脂肪因子瘦素通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途径在乳腺癌微环境中调控。对各种在线数据库的分析还表明JARID2/MTA1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 我们的数据表明JARID2促进了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证实JARID2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靶点。©2023The Authors。由澳大利亚约翰·威立出版的Cancer Communications代表中山大学肿瘤中心发表。
Visits: 14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Sep 02
MasahideSawada,Tokim...
Effects of temozolomide on tumor mutation burden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melanoma cell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在癌症治疗中,包括黑色素瘤在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化疗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已得到研究。在引入ICIs之前,达卡巴嗪或替莫唑胺(TMZ)被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一些使用胶质瘤或结直肠癌细胞的研究表明,TMZ能增加肿瘤突变负荷(TMB)并诱导与微卫星不稳定(MSI)相关的错配修复(MMR)缺陷。这些可能增加对ICI的免疫反应性,但在黑色素瘤细胞中尚未进行评估。我们研究了TMZ对黑色素瘤细胞的MSI状态和TMB的影响。为评估TMB,我们对来自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系Mel18、A375、WM266-4、G361和TXM18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分别在TMZ治疗前后进行。我们进行了五个单核苷酸重复标记物(BAT25、BAT26、NR21、NR24和MONO27)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分析了MSI状态的变化。在所有细胞系中,即使在无明显细胞学损伤的情况下,TMZ治疗后TMB均有增加(≤ 5%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的TMB变化量为每兆碱基对18.0-38.3个突变)。在任何细胞中,TMZ治疗后未观察到MSI。TMZ增加了黑色素瘤细胞的TMB,但未改变MSI状态。© 2023日本皮肤科学会。
Visit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