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mBio
2023 Aug 31
JianWang,HuiZheng,Ch...
Human OTUD6B positively regulates type I IFN antivi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by deubiquitinating and stabilizing IRF3.
mBio
细致调控先天免疫对于机体有效应对入侵病原体是必要的。作为抗病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IFN)调节因子3(IRF3)的稳定性和活性通过多种翻译后修饰紧密地受到控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含人卵巢肿瘤结构域的去泛素化酶OTUD6B,它作为IRF3的正调节因子促进了I型IFN先天抗病毒免疫信号。机制上,我们发现OTUD6B与IRF3相互作用并直接水解赖氨酸11(K11)和赖氨酸33(K33)连接的多泛素链,但只有IRF3的赖氨酸315位置的K33连接的多泛素对IRF3蛋白质酶解降解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OTUD6B在体内增强了细胞的抗病毒反应,证明过表达人类OTUD6B的小鼠对RNA病毒感染更具抗性,且病毒载量和病情较轻。这些发现揭示了OTUD6B在调控先天性抗病毒免疫中的新作用,并为增强宿主抗病毒防御提供了潜在靶点。意义上,干扰素(IFN)调节因子(IRF3)是I型IFN转录的关键因子之一。为了精密地调控I型IFN抗病毒免疫应答,IRF3活性通过各种翻译后修饰紧密控制。然而,该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人类去泛素化酶OTUD6B正调节IRF3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OTUD6B可以通过水解赖氨酸33连接的多泛素在Lys315处稳定IRF3蛋白质水平。更重要的是,OTUD6B过表达小鼠对RNA病毒感染表现出更高的抗性。因此,与先前的报道不同,表明斑马鱼OTUD6B通过抑制IRF3和IRF7的K63连接泛素化而负调节抗病毒应答,我们证明人类OTUD6B实际上增强了I型IFN应答,并具有抗病毒治疗的潜力。
Visits: 7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2023 Aug 30
PalGogoi,SaikatSen
Orchids of Dibru-Saikhowa: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ir Traditional Us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Phytochemistry.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印度阿萨姆邦的迪布鲁-斯艾克洪沼国家公园和生物圈保护区(DSNPBR)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和许多兰花物种的贮藏室。本文通过系统回顾的方式,记录了DSNPBR中兰花的药用重要性,并分析了它们在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性。本系统回顾采用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ISMA)的指南进行。使用科学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记录DSNPBR中兰花物种的民族药用、药理活性和植物化学信息。我们分析了84篇文章,记录了DSNPBR中52个兰花物种的相关信息。铁线莲属(n=13)是最多的属。DSNPBR中的不同兰花物种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中国等地传统上用于治疗胃肠疾病、与疾病相关的疼痛和炎症、皮肤病、伤口、关节炎、月经疼痛、结核等。临床前研究证实兰花的提取物/分馏物/分离化合物通过不同机制具有抗风湿、抗癌、抗肿瘤、抗炎、抗糖尿病、抗微生物、肾脏保护和神经保护活性。从铁线莲属物种如铁线莲生物碱、多糖中分离的生物分子表明其有望成为未来药物分子。许多分离出的植物化学物质在体外表现出抗癌活性。临床数据对于证明兰花的治疗有效性存在重大限制。DSNPBR中发现的兰花因其药用属性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功研究其生物活性。然而,为了确认它们作为治疗剂的有效性,有必要进行有系统的研究,研究其分子机制,并进行毒性测试。版权所有©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有任何疑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pub@benthamscience.net。
Visits: 10
Parasites & Vectors
2023
Yun-ChaoZhang,Yu-Tin...
What role does PDL1 play in EMT changes in tumors and fibrosis?
Parasites & Vectors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胚胎发育、组织纤维化、修复和肿瘤侵袭中起着关键作用。新兴的研究强调了EMT与免疫检查点分子,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之间的密切关联。PDL1通过双向调控对EMT产生影响。EMT相关因子,如YB1,通过直接结合其启动子来增强PDL1表达。相反,PDL1信号触发下游通路,如PI3K/AKT和MAPK,促进EMT并促进癌细胞迁移和侵袭。针对PDL1的治疗具有治疗EMT相关疾病,包括癌症和纤维化的潜力。事实上,PDL1抑制剂,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在各种癌症的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它们在纤维化治疗中减少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方面具有潜在的益处,从而解决纤维化问题。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PDL1在免疫调节、生长和纤维化促进中的多方面作用。我们讨论了与PDL1相关的挑战、机制和临床观察,包括治疗中PD1/PDL1轴的局限性和PD1独立内在PDL1信号的限制。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在不同肿瘤类型中EMT过程中PDL1表达的动态变化。通过PDL1与EMT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揭示了共向性改变、调控途径和PDL1干预在肿瘤学中产生的各种不同变化。此外,我们的发现强调了PDL1在促进纤维化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的双重作用,对治疗方法具有潜在的影响。我们特别研究了在II型EMT纤维化中靶向PDL1的治疗潜力:在纤维化调控和免疫反应调节之间取得平衡。这个分析提供了有关PDL1多方面功能的有价值见解,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复杂机制和治疗意义。版权所有©2023张、张、王、赵和何。
Visits: 10
Parasites & Vectors
2023
KangChen,BaoliYin,Qu...
Endoscopically guided interventional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orthotopic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based on NIR-II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Parasites & Vectors
背景:胰腺癌主要由胰腺导管腺癌(PDAC)组成,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通常被称为缺氧肿瘤微环境。临床上应用PDT治疗胰腺癌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i)胰腺癌深部位置;(ii)光纤引起的组织损伤;(iii)缺氧微环境;(iv)传统光敏剂的短激发波长;以及(v)光敏剂的传递效率低等。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种有机纳米颗粒作为近红外II(NIR-II)荧光成像的光敏剂,通过近红外(808 nm)激光激发对深部原位胰腺肿瘤产生一类I PDT效应。结果:这种新型光敏剂在小鼠原位胰腺癌中具有增强的积累能力,并可用于有效检测胰腺癌并引导后续激光照射以进行准确的深部胰腺癌PDT。此外,我们构建了一个通过NIR-II荧光成像监测的内窥镜平台,实现了微创内窥镜引导的干预性光动力疗法(EG-iPDT),有效抑制了原位胰腺癌,在小鼠模型中使总生存期延长至78天,与PBS + EG-iPDT组相比(*p < 0.05)。结论:微创EG-iPDT对于早期、不能切除或转移的胰腺癌具有潜在治疗前景。©作者。
Visits: 11
Parasites & Vectors
2023
YuanZhou,LiZhang,Yue...
Secretome of senescent hepatic stellate cells favor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from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fibrotic progression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rasites & Vectors
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癌前病变,受损肝细胞在纤维化微环境中转化为恶性病变的机制尚不明确。衰老是激活肝星状细胞(HSCs)的主要命运之一。关于衰老的HSCs对脂肪肝肝细胞行为的影响,目前文献资料不多。方法:使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肝细胞癌(HCC)模型和人体NASH-HCC标本,鉴定衰老的HSCs。通过无标记质谱分析(NanoRPLC-MS/MS)和定量验证,分析衰老的HSCs的分泌物组成。结果:随着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NASH到NASH-纤维化的病情进展,衰老的HSCs逐渐增加,在晚期纤维化阶段达到峰值,随后在肝细胞畸形或HCC发展时下降。从衰老的HSCs的分泌物中鉴定出影响增殖、上皮间质转化(EMT)或迁移的关键成分,并可能激活形态发生孤立子或致癌Wnt信号通路,加速脂肪变性或畸形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受刺激的原代肝细胞与衰老的HSCs的培养基共培养或在3D球体中共培养,显示出增强的增殖或EMT特性。结论:衰老的HSCs分泌一种特征蛋白质谱,有利于脂肪变性或畸形肝细胞通过激活形态发生孤立子或致癌Wnt信号通路,从NASH进展为恶性病变。©作者。
Visits: 10
ORAL DISEASES
2023 Aug 30
ShijinYu,ZongjunMa,T...
ETV5 facilitates tumor progression in head-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DISEASES
E26转化特异性(ETS)因子已被确认为人类肿瘤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此,我们旨在研究ETS变异转录因子5(ETV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模式、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位免疫组化染色在原发样本中确定了HNSCC中ETV5的表达模式。评估了其丰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联。利用无菌和体内模型,结合培养物形成、CCK-8、流式细胞术、创伤愈合、及Transwell侵袭实验,确定了ETV5沉默后细胞外和内的表型变化。通过ChIP-qPCR确定了ETV5在Slug启动子上的潜在结合。ETV5在HNSCC样本中明显过表达。其过表达与侵袭性特征和生存率降低显著相关。ETV5沉默显著抑制了细胞外和内的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了凋亡,并在体内削弱了肿瘤生长。此外,ETV5通过结合HNSCC细胞中Slug启动子区域,激活了Slug转录。ETV5高Slughigh患者在多个HNSCC队列中的生存率最差。我们的发现揭示了ETV5作为HNSCC进展的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致癌基因,可能通过激活Slug转录。 © 2023 Wiley Periodicals LLC.
Visits: 13
ORAL DISEASES
2023 Aug 31
IlariaCela,VitoCarlo...
LGALS3BP is a potential target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DISEASES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及相关细胞系中细胞内和囊泡型LGALS3BP的表达,以探究其作为抗体药物联合物(ADC)治疗的潜在靶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qRT-PCR、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对OSCC患者组织样本以及一组OSCC细胞系进行了自由和囊泡型LGALS3BP的表达水平评估。结果显示,在OSCC患者组织的肿瘤细胞胞质中,LGALS3BP表达水平较高。高LGALS3BP表达水平与OSCC的侵袭性组织学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OSCC细胞系的生化分析显示,LGALS3BP在所有测试的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并且在癌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中富集。此外,LGALS3BP高表达的HOC621和CAL27 OSCC细胞系对ADC荷载DM4具有高敏感性,IC50约为0.3 nM。本研究突出显示,在OSCC中LGALS3BP高表达,提示其作为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ADC治疗的治疗靶点。© 2023 The Authors. Oral Diseases由Wiley Periodicals LLC出版。
Visits: 10
ORAL DISEASES
2023 Aug 31
KiraSvanHof,MarliesW...
Long-term outcomes, quality of life, and costs of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T1-T2 lip carcinomas.
ORAL DISEASES
早期唇鳞状细胞癌(lip SCC)可采用常规切除、Mohs微创手术(MMS)或放射治疗。本回顾性研究旨在描述这些治疗的医疗结果、患者报告的结果和成本。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996年至2019年期间接受治疗的T1-T2期唇鳞状细胞癌患者。医疗结果、复发率和生存率从病历中获取。利用Face-Q H&N和EQ-5D-5L问卷评估面部外观、面部功能和生活质量(QoL)。同时计算了治疗的成本。 在336例唇鳞状细胞癌中,122例采用切除术治疗、139例采用MMS治疗,75例采用放射治疗。局部复发率为2.7%,区域复发率为4.8%。疾病相关死亡率为2%。T2期和肿瘤分化差与复发相关。治疗后的QoL、面部功能和外观评价良好。放射治疗是最昂贵的治疗方式。 早期唇鳞状细胞癌预后良好,经过36个月的中位随访,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达到98.2%,远期随访显示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基于成本和局部区域复发风险,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非复杂唇鳞状细胞癌,MMS将是最合理的治疗选择。 © 2023 作者版权所有。Oral Diseases由Wiley Periodicals LLC出版。
Visits: 7
ORAL DISEASES
2023 Aug 31
ShaileshMGondivkar,M...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Tertiary level evidence: An umbrella review.
ORAL DISEASES
伞形综述是对综述的综述,提供了三级证据。本篇综述综合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旨在确定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患者中口腔癌(OC)发展的比例。我们搜索了包括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和灰色文献在内的电子数据库。两位评审者独立筛选摘要并评估符合条件的论文。使用AMSTAR2评估了SR-MA的方法学质量,并检查了包含论文的证据质量。在初步搜索中确定了454篇论文,其中105篇进行了符合条件的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四篇SR-MA。OC比例在OSF病例中的范围为4.2%至6%。在所有四个MA中,这一结果呈现较大的异质性(I2 = 71.31%至86.37%)。没有一个综述评估了证据的质量,其中一半被判定具有严重低方法学质量。SR和MA中存在证据质量不足和严重的低方法学质量,导致较大的异质性。然而,由于潜在的恶性特性,应该仔细监测OSF患者以早期发现OC。© 2023 Wiley Periodicals LLC.
Visits: 9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23 Aug 31
ShreyaPRamkumar,Arun...
Differences in Receipt of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6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疗法)用于特定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个案。然而,尚不清楚接受免疫疗法患者之间是否存在临床或社会人口学差异。鉴于头颈部癌症护理中已知的差异,我们假设根据临床和非临床特征,HNSCC患者接受免疫疗法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与HNSCC老年患者接受免疫疗法相关的临床和非临床因素。该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了在社区肿瘤护理环境中被诊断为HNSCC的65岁或以上的患者(n = 4860)。该研究评估了Navigating Cancer的电子病历,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来描述与接受免疫疗法相关的临床因素(肿瘤分期[局部化 vs 高级]和解剖部位[咽喉部 vs 非咽喉部])和非临床因素(年龄、吸烟史、种族和民族、性别和婚姻状况)。在4860名患者的研究队列中,有3593名(73.9%)为男性;4230名(87.0%)为白种人,有630名(13.0%)为其他种族。共有552名患者(11.4%)接受了免疫疗法。在校正协变量后,最终模型显示,与其他种族患者相比,HNSCC的白种患者接受免疫疗法的可能性增加了80%(调整后的比值比[AOR],1.80 [95% CI,1.30-2.48])。而根据年龄、性别或吸烟史来判断是否接受免疫疗法的概率没有统计显著差异。非咽喉部疾病的患者接受免疫疗法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咽喉癌患者(AOR,1.29 [95% CI,1.05-1.59]),与局部疾病相比,晚期疾病的患者接受免疫疗法的可能性也更高(AOR,2.39 [95% CI,1.71-3.34])。本队列研究的结果表明,在HNSCC老年患者中,白种人可能更有可能接受免疫疗法作为其治疗的一部分。公平获得免疫疗法和其他治疗选择将减少癌症相关的健康差距并改善HNSCC患者的生存率。
Visits: 9